字:
关灯 护眼
七喜中文 > 大唐第一闲王 > 第三百八十七章:李大忽悠在线中

第三百八十七章:李大忽悠在线中

“皇兄,这不只是铁料的问题,蒸汽机用的全是精钢,这么说吧,目前冶铁坊练出来的钢,都需要进行二次熔炼才能勉强使用,而我们用的全部是三次熔炼过后的精钢,若是钢材不过关,日后使用的时候则可能会爆炸,那可是会死人的。

除了这些精钢,焊接也是个大难题,这部分花费的费用依旧很大。

这么说吧,不算人工,铁料按照百钱一斤来算,今天皇兄见到的那些,材料成本就已经超过了一千贯。

再算一笔账,这种蒸汽机是打算在长安生产的,初步计划是买一千亩地作为厂区,按照目前的地价,就算是给个友情价,三十贯一亩地,一千亩也要三万贯,建设厂房,路面硬化,材料和人工加起来,一万贯总要有的吧?购置一些特殊的机器设备,费用大致在十万贯左右。

也就是说,这个工坊想要建起来,至少需要十五万贯左右,而初期规模是一千人,就算按照织布工坊的标准,这一千人每天的耗费就是二十贯左右,但他们属于技术人员,标准肯定要高一些,每天按照四十贯来算。

运营一年的话,这些人员的成本就有一万四千六百贯,这还只是基础。

设备,厂房什么的按照五年周期来算,虽然五年后这些东西还能用,但到时候肯定是要更新的,也就是说,十五万贯均摊到五年,一年便是三万贯,地皮是一次性的,厂房虽然不用推倒,但也要时长修缮,就算再扣一些,一年两万五千贯总是有的吧?

也就是说,一年什么也不干,开销便是四万贯左右,现在工坊都是新手,就算是海州那些搞了几年的老手,五十个人一个月也就搞了十台,新手又能搞多少?就算有一千人,第一年又能搞出来多少?一百台?还是二百台?

按照二百台来算,这一台的成本就要再加二百贯才能够顾本。

臣弟还是那句话,若想在某个领域取得突破,就需要不断的投入,若是大唐愿意停滞不前,一台赚个几十一百贯的也就卖了,等到他们熟练了以后,一年几百上千台的产量,坐着不动收个几万贯十几万贯的多好?

好吧,这些只是明面上的成本,为了搞这个东西,算上试验什么的,臣弟前前后后已经投入了差不多七十万贯了,按照这个价格,臣弟十年都收不回本钱,就算收回来了,二十年内也别想在看到比这个更先进的机器出来了,不适臣弟不想,而是没钱去搞。

七十万贯也许能搞出来,也许搞不出来呢?皇兄又可知他们走了多少弯路?这七十万贯最后又有多少钱被证明花的是有价值的吗?

二十万贯都不到,这也是臣弟为什么建议皇兄将每年军费的百分之一投入到兵器部的原因,这些投入也许不会有结果,可一旦有了结果,那就是决定性的成果,将会给大唐带来完全不同的未来,大唐目前足够强大,所以有资格用这种不急不躁的方式去积累,虽然有可能十年八年的都拿不出什么成果,但这不影响大唐的地位,也许将来的某一天,某个人才从这些失败的案例中受到启发,发现了什么不得了的东西呢?”

李元景的话的确引起了李世民的深思,现在突然觉得发展经济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既然想要发展市场,那就必须让市场说话。

但这个东西对大唐来说那是具有战略性意义的,就算是赔钱,也必须要搞。

李世民认真的思考着,想要拿出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忽然间,李世民想到了当初挖掘机的合作方式,觉得这似乎是个不错的思路。

“若是跟当初挖掘机一样的合作方式呢?所有材料朝廷出,包括你这里的场地和人工,朝廷帮你解决五千人的工钱和伙食,每台给你二百贯的费用,并且直接下单一万台!”

李元景有些惊讶的看向李世民,一度都有些怀疑是不是有人泄密了,叶南给自己的计划就是两年内计划产量两千五百台,第一年完全就是培养新人的,第二年才是真正发力的时候。

五千人,这不刚好一年的产量吗?

虽然自己还要投入厂房和设备,但一万台一台二百贯的利润,这就是二百万贯,搞好了第二年自己不仅能够回本,还能小赚一笔。

而一万台是显然无法满足整个大唐的需求的,所以接下来才是大赚特赚的时候。

“既然皇兄都开口了,臣弟自然没有意见!”李元景笑着答应了下来,蒸汽机不仅仅只能用来干农活啊,日后再搞个车斗什么的,妥妥的运输队来了,再说了,车斗不要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