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七喜中文 > 独治大明 > 第五百三十六章 才生新朝,齐奔海外

第五百三十六章 才生新朝,齐奔海外

“这是为何?”刘璋缓缓地抬头,认真地打量眼前这个其貌不扬的青年人。

李威像是得到鼓励一般,很肯定地答道:“彼此站出来反对,只会被他拿来祭旗!陛下教诲: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若为了一点个人名节,便罔顾大明生贼子而不理,那才是不忠!纵是死,亦当死得其所,而非遇贼而不设想替帝除之。”

“如此说来,汝从贼,这实为权宜之策?”旁边的外事部侍郎听出了言外之意,便微微一笑道。

李威像是被这个明知故问的话侵犯到一般,当即不再紧张地侃侃而谈:“自然是权宜之策!今帝心系天下万民,万民安居乐业,国家更是兵强马壮,乃千年未有之大局也!贼人因一人之私,亦无视皇帝和家国,此贼当除而后快!……贼者一时能聚,但日久必生间隙,届时拉拢可用之人,再一击毙之,为大明除此害……凡是涉案之人,至死不迷途知返,诛九族!”

这里像是成为了李威的主场般,在其他考官的目光中,站在厅中侃侃而谈。

或许是他有着一份坚定尊君之心,亦或许有着他对这种叛贼之人的深恶痛绝,故而在这场面试中已经是超常发挥。

最终,在他回答完毕后,更是博得了满堂彩。

面试结束,李威走出外事部衙门大门,此刻像是做梦一般。

当一缕阳光落在脸上的时候,他仿佛又多了一抹明悟,抬头望向了紫禁城的方向,看到了那面高耸的城墙。

虽然他是六百名新科进士极不起眼的一个,但他是打心底尊重现在的弘治皇帝,亦是不可能容忍贼人背叛大明。

尽管他没有经历过开元盛世,亦没有看过仁宗盛治,但他是亲眼看到食不果腹的村民日子是越过越好。

若说华夏真的拥有盛世,那么他认为是眼前的弘治盛世。因为这个盛世不仅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而且国家越来越强大,大明王朝正在慢慢成为世界帝国。

面试还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而李威并不是个例。

这六百名新科进士都见证了弘治朝的崛起,看到了一个蒸蒸日上的帝国,所有很多新科进士是弘治皇帝的忠粉,而他们都有一颗为国家做实事的决心。

正是弘治朝的改革,现在每个新科进士都有机会留在中央衙门就职,他们可以选择一个中央衙门面试,展现自己的特长和面貌。

对绝大部分的新科进士是一个福音,他们最坏的结果是按惯例外放地方,现在却有机会留在中央衙门,起码亦想在京城大佬面前混个脸熟。

在接下来的三天时间里,有人顺利通过面试,有人屡败屡战,亦是只懂知乎者也的人被外放地方担任非知县一职。

弘治十二年的人才选拔结束,这帮大明最优秀的读书人即将派往各地,成为大明第二次创业的新种子。

四月的京城郊外,仿佛是大自然的调色板。

春风轻拂,嫩绿的树叶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春天的故事。田野上金黄的油菜花铺成一片片金色的海洋,蜿蜒的小河可以看到鱼儿欢快地穿梭,野花地上几只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这里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田园画卷。

随着新科进士的任职结束,得到委任书的官员将前往各地赴任。

唐寅一袭白衣十分的潇洒,在领到朝廷的入职金后,便斥资买了两匹好马,带着老奴便准备前去上任。

虽然他贵为状元郎,但翰林院已经不再是当年储相摇篮之称的翰林院,而今在弘治帝的打压下已经没落。

他被分配的地方是汪直所掌握的印度洋总督府,出任印度洋总督府通判一职,所以需要从京城前往印度总督府上任。

由于明缅公路已经修好,唐寅此次打算沿着驿道一路往西南,到达位于白古国港口上的印度总督府城。

虽然路途遥远,但现在的大明不仅海军无敌,地方的军队亦是越来越强。若是强盗敢抢劫官员,那么地方军队会迅速剿匪,所以唐寅此行并不会有太大的危险。

在春日的暖阳下,京城的郊外一片生机勃勃。

身着锦袍、头戴高冠的祝允明跟几位好友来到十里亭中等待,已经在亭内备下酒水,正是要为挚友唐寅送行。

“有劳诸位兄台了!”唐寅已经越发的成熟稳重,对前来相送的祝允明拱手道谢。

祝允明举杯向唐寅敬酒,显得言辞恳切:“伯虎兄,此去路途遥远,愿你一路平安,早日建功立业。”

“非也!此去印度洋不可冒功,一切以稳字当头!”唐寅想到皇帝对自己的忠告,当即苦涩地摇头道。

在几个海外总督府中,汪直所统领的印度洋总督府是最为锐利进取的衙门,麾下的军队更是一支虎狼之师。

在达伽马的引领下,印度洋总督府正沿着达伽马来时的路向西航行,最新的动态已经掌握了印度洋西海岸,一副要杀向西欧的模样。

虽然当年受封的是王越,但世人都晓得其实最初出主意突袭威宁海的是汪直,汪直才是地地道道的军事狂人。

现在汪直担任印度洋总督府,偏偏得到皇帝的绝对信任。

这些年,印度总督府要粮朝廷给粮,要兵朝廷给兵,要武器朝廷给武器,汪直简直就是弘治皇帝的亲儿子。

当然,汪直虽然在军事行动上十分疯狂,但对皇帝是绝对的忠诚,仅仅听闻印度公主漂亮便将公主抢了过来。

现今弘治皇帝雄才大略,虽然是他最初提出军事强国的战略理念,但从来都不是战争狂人,所以已经明显是要压抑汪直那颗蠢蠢欲动的心。

毕竟大明还没有到无节制扩张的时期,而今主要精力还是要好好发展国内。

祝允明自然知道汪直是一个战争狂人,显得十分理解地道:“听闻汪总督再度上疏请求西进,亦或者改任他为大西洋东岸兼地中海总督,结果被皇帝拒绝了!”

“欧洲各国如今天花疫情肆虐,而此地既无金银,又无粮干,连皮草都不富足!陛下远谋,今确实不是进入的时机!”唐寅很好地进入新角色,朝着北京城的方向拱手道。

或者即将前往印度洋,所以心境明显有所不同。他所想的并不是占据多少地盘,而是要为大明带回多少资源,心里明显是要更加务实了。

祝允明十分欣慰地看着这个小自己十岁的好友,明显感受到唐寅身上的变化,不仅没了当初的轻狂不羁,而且明显更加成熟和睿智。

皇帝将唐寅派到汪直身边,没准真要促成一对完美的文武绝配,从而让大明彻底掌握印度洋和地中海。

祝允明的心情正佳,当即决定挥毫泼墨:“今日一别,不知何年方能再见,为兄赋诗一首为贤弟践行!”

说着,他的笔尖在洁白的宣纸上流走,刷刷地写下了一首留传后世的诗作:“柳枝不折折梅花,带去西海旧物华。白雪黄云迷雁影,片帆明日是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