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哈。”陈剑州闻言大笑,“郎君此话确实有些意思,不过上阵父子兵,倒也说得过去。不过听郎君所言,似乎对武安侯极为推崇啊!”
张之逊笑道:“当然。夫大丈夫者,或居庙堂之高,辅弼君王,宰执天下,抚慰黎庶。或率军征战沙场,扬威异域,名垂边野,威震四夷,非此二者,无以称大丈夫也!”
“想武安侯,年少时不过上京一寻常纨绔,混迹市井,自号‘忠义三郎’...而后随父征战沙场,连破青唐、金帐十万大军,闻其白亭之战,以八百铁骑,杀的数万金帐大军溃不成军,疏勒之战,更是险些生擒青唐敌酋...不蛮先生,去年冬月献捷之时,我也正在上京城,亲眼看到那面被缴获的白牦大纛...真恨不能早几年与武安侯爷一同赶赴河西,这等英雄人物,宁为其一麾下小卒!也胜做一无用书生...”
说道最后张之逊难免有些暗然,这其中心思嘛,自然是因为自己未建功业。
而陈剑州这开口道:“古人云‘不患无为,患所以立’,郎君满腹韬略,何必功业不建?”
张之逊笑道:“先生之言,之逊明白。奈何如今...”
陈剑州也知道对方在愁闷什么了。
眼前这位张郎君,看起穿着,并且常居上京,最少也是家境殷实,但肯定不是世族,不然也不会为晋身之阶发愁。
如今的大晋,想要为文官,一是恩荫,二是科举,三是举荐。
其中恩荫都是给朝廷命官的子孙,举荐之权自然也都是权贵们手中把持。
唯一看似寒门可以晋升的通道科举,却也为世家大族所把持,寒门只有依附世族才能获得被举荐的资格。
所以即便张之逊满腹经纶,胸怀韬略,一样是报国无门。
而让他依附世族...他又心有不甘。同乡的韩氏,算得上本朝望族了,韩氏的老家主非常看中张之逊之才,愿意举荐他为官,或者科举。
但条件是张之逊要娶他的孙女。哪位韩小姐,没什么不好。只是他不喜欢...
“张郎君王左之才,只是缺一个契机而已,不必为此忧虑。”
“多谢先生。”
两人又聊了几句,张之逊这边主动告辞,陈剑州也就送他出了门。
回过头,这才来到世子吴药师的书房,跟世子和郡主禀报了一下关于张之逊的情况。
“此子气度不俗,言之有物,评宰相李辅之和英国公傅懋修,可谓是将这两位的功绩、优劣、长短都说了个通透,以他这个年纪,又不是官宦子弟,能有这份见识,绝不是凡物,世子不妨出面跟他交个朋友,如果能为我所用,也是一桩好事啊!”
吴药师笑道:“我但是想去结交人家,奈何啊,估计人家一听是我都得躲出十万八千里去。”
倒是吴明达道:“既然陈先生说他大才,那不如就让我结交一下吧。”
“你?”吴药师质疑道。
吴明达看了他一眼,“怎么,我不行?”
吴药师摇摇头,“不是你不行,听陈先生说这个张之逊长相气度都不是凡流,如果真有绝世大才,你不如考虑一下...”
吴明达皱眉道:“考虑什么?”
“没,我什么也没说,你自己看着办吧...”
另一边,张之逊出了燕王府的侧门,还并没有意识到这是哪里,也是因为不熟悉路,走到履仁坊十字街口,这才发现,这偌大的一坊,只有四户人家。
“英国公府”“郑王府”“定远侯府”...以及他昨晚夜宿的“燕王府”...
而他绕回了那个巷子的侧门处,准备沿着街巷走出去,却正好看到对面府邸侧门这边,正好开了门,接连有武士牵着马出门,足有几十号,井然有序,各个身穿白色圆领袍,清一色的黑披风,看着装扮就是某位贵人的扈从,还应该是个武人的。
一名高大扈从手里擎着一杆冕流旗,上书“武安侯傅”。
张之逊心中暗道,难怪这些扈从如此精悍,原来是这位侯爷的亲卫扈从,想必都是经过几次大战的熊虎之士。
随后张之逊看到身穿玄色暗花圆领窄袖戎袍,头戴幞头,身高八尺有余的傅津川。
目光灼灼。
感受到注视的傅津川眼神扫过,却看到街边巷子里有个年轻士子,观其气度不凡,于是在马上轻轻一颔首。
张之逊见状则是深缉一礼。
这边是二人第一次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