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元檀见众人犹豫,继续道:“孤不甚知兵,忝为元帅,受国家重任,此种乱局,自开国以来,还未有也,国朝百年,遭逢此大劫,孤欲平乱安邦,却不知从何下手,还请诸位勠力同心,尽忠竭智。”
“臣等明白,殿下但有所命,臣等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话是如此说,但说道具体方略,却还是没法勠力同心。
平北侯马巍认为要先结江州之围,以防两股叛军合流。
武康侯程锦堂的意见是,渡江,江州之围自解,而后先平吴王,在顺江而上,平灭红莲逆匪。
经略使刘景明则认为要先行消灭江北的红莲乱匪,以防这些逆党合流,北上唐邓威胁京畿道。
太子宾客傅淮川没有出言,只是默默沉思。
赵元檀听了这么多的意见,反而更乱了。来到下榻的元帅府,也就是原扬州刺史府之后,谢绝了宴饮,以舟车劳顿有些乏累,去休息了。
而傅津川在接到令他回扬州的军令之后,把军务交给贺拔旭,并任命雷勃署理靖南军军使,
随后只带着三百牙兵,星夜兼程的赶奔扬州。
等他回到扬州的时候,已经是赵元檀驾临的第三日了。
傅津川一路疾驰,回到都督府后水米未进,立即沐浴更衣,换上一身圆领服,就立马赶去了元帅府。
“臣扬州大都督归德大将军武安侯傅津川拜见太子殿下。”
“免礼。”
赵元檀看着比起上京时候有些消瘦,但仍旧精神奕奕的傅津川,终于是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三郎一路劳顿,可用过午饭了?”
“尚未。”
“正好,那就在这用吧。来人准备饭食,孤要跟武安侯一起用膳。”
这几日赵元檀因为心思太重,用的饭食也少。但厨下依旧是每顿的都准备着,并且都在蒸笼里备着,一旦太子殿下要是想用餐了就立马端上来。
正好也是便宜了傅三郎。
傅三郎跟赵元檀那是丝毫不客气,加上也确实有些饿了,吃起东西了跟他打仗时候的风卷残云也不相上下。
赵元檀见到傅津川的吃的兴起,饭量也比平日里大多了,还破例多添了半碗米饭。
至于傅津川,他吃米饭要按盆来算的。
“庐州和寿州之贼大体已经肃清,数万贼众在庐州被史万年和马山保所部骑军击溃,斩首过万,俘敌万余人,这些从贼之人却是不好处置,杀了有伤天和,可就这么放了恐再生事端,这事还得元帅府拿个主意,此外贺拔旭此刻已经攻下了天柱山谷口,不过那地方太过险要,不利大军通行,此时贼众余部应该已经过了蕲州,跟黄州之贼部和合流,我估摸着下一部这些贼匪应该是要去打荆州...”
傅津川吃饱了饭,一边喝着汤一边跟赵元檀介绍了一下前线的战局。
作为刚从前线下来的大将,又是亲信,傅津川的意见显然在赵元檀这里更为重要。
赵元檀听过之后,皱着眉头问道:“那三郎依你之见,东南的吴王之乱,和西南的红莲之乱,应该先从何处着手?”
傅津川闻言略一思索,然后道:“吴王不过冢中枯骨,早晚必擒之,而红莲逆匪过境如蝗,所过之处,烧杀劫掠,裹挟良善为乱,切不可让其做大。而黄州寿州两部乱匪聚众之后已经数万之众,若是在跟襄州乱匪合流,就能得到十余万众,到时候进可北上唐邓,威胁京畿。退可入川楚之地,此地山多林密,剿之难以。”
〲“三郎的意思先灭红莲乱匪?”
“不,双管齐下。”
“此时可令陇右、关中驻军进蜀中,命禁军一部南下唐邓,另遣一大将率军自淮南向东,令荆州都督死守江陵,先破叛军主力,在以团练清剿残余,各村结寨自保,而江南吴逆,只需上将一员数万精兵,即可翦灭之。”
赵元檀听后,思虑良久道:“三郎说的上将一员就是你自己吧?”
傅津川笑道:“未尝不可。”
赵元檀闻言也笑了笑,“三郎豪言壮志,我自知晓,但兹事体大,还需从长计议。”
傅津川正色道:“正该如此,兵者国之大事,不可不慎。且料敌从宽,是兵家正理。”
赵元檀听后却赞许道:“我往日只知三郎勇武,如今却是军略、庙算无一不精。”
傅津川闻言大笑道:“檀哥儿既要做千古明君,怎能没有名将相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