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再硬的嘴
“愿闻其详。”姜湖将给张持道的茶杯向前推了推。
显然今张持道绕着江边赤壁转了一大圈、精神也绷紧,的确有些累了,当即抓起来杯子喝了一口,也没姑上凉热。
咽了水,他沉声道:
“之前我们在两淮也察觉到有魔气弥漫,或许是因为和之前两军在淮上攻伐有关。
魔头也想要去两淮寻一寻空档。其实除了魔气之外,我们还发觉有邪修的踪影,诸如嗜血道、炼魂门,都有弟子出没。”
江南频繁有魔头现身的事,苏秋夜并不知道,但是邪修出现在两淮,她是知道的。
此次洪驾风代表蜀山前往江南和赵家以及江南宗派洽谈,一部分原因也是这件事。
对付邪魔外道,正道宗门自然责无旁贷。
“正因为那里鱼龙混杂,所以之前也并未派遣太多的人监视,以免打草惊蛇。”张持道无奈的道,“但是现在也必须要去两淮探一探了。”
“起来倒是因为余贸然行事了。”苏秋夜道。
“除魔卫道,我辈之责,所以也怪不得师姐。”张持道对垂没有抱怨的意思,拱了拱手,“但还需要师姐相助,前往两淮一探究竟。”
苏秋夜颔首:
“这是自然,我师徒原本就是要去两淮的,如此也算是殊途同归了。
事不宜迟,巴陵这般事败,不定幕后之人也会有所察觉,既然已经耽搁了一日,还是速速启程为妙。
请师在前面带路,连夜赶往淮上。”
“也好。”张持道起身,虽风尘仆仆,但目光坚定,随手一招,湛卢剑已再一次出现,“我们走!”
看着湛卢剑化光而去,苏秋夜的唇角微微翘起。
旁边的姜湖:???
师父你这是什么表情?
“师父是欣赏张师?”他诧异的问道。
“不,只是在他的身上,看到了一位朋友的影子。”苏秋夜微微侧头,又看了看他,目光之中分明带着揶揄。
“只是朋友么?”姜湖忽然有些愤怒。
调戏自家男让逞的苏秋夜,足尖在窗框上微微一点,衣带飘然间已经落在流光剑上,她负手而立,看着上压下来的云:
“对,只是朋友,就像你我,只是师徒,清清白白。”
姜湖翻了翻白眼,行吧,嘴硬就嘴硬吧。
要是师父不嘴硬,而是和妖女那般笑盈盈、甜腻腻的唤着,那也不是师父了,姜湖反而会觉得古怪。
管她呢,再硬的嘴,亲着也是软的。
流光飞掠,刺破重云。
——————
如果青螺岛是现实中孙一平和林沫初相逢的地方,那么显然淮上就是苏秋夜和姜湖的相识之地。
当时苏秋夜就是在淮上不知道哪个旮沓角落将已经奄奄一息的姜湖捞了起来。
如今山河大地在剑下掠过,重回淮上,两饶心绪也有所不同。
当初的苏秋夜,也只是因为内心里是一只妖女而有着对妖族的怜悯罢了;当初的姜湖,更是不知道眼前这些蜀山中人是什么来路,战战兢兢之余,也难免心忧之后的寄人篱下。
而现在······苏秋夜微微侧头,看向不远处稍稍落后自己的姜湖,眸中流淌过一丝柔情。
姜湖本在低头看着飞过的山川,隐约感觉到了什么,霍然抬头,奈何鼓荡的风却不如其名、不解风情,吹拂着苏秋夜的秀发,遮掩住了半边容颜,也切开了本应该交织在一起的目光。
“师父,怎么了?”姜湖好奇的问道。
“无事,怕你掉下去。”苏秋夜的声音远不如目光那般柔和。
但是这听着分明就像是在和情郎赌气的女生。
姜湖无可奈何:
“徒儿若是御剑都能摔下去,那还有何颜面自己是浣纱峰弟子?”
苏秋夜哼了一声。
你这欺师灭祖的逆徒,现在也没有颜面自己是浣纱峰的!
“前方就是寿春了。”张师的声音不知道从前方哪一朵云中传来,“我们先下去歇歇脚吧?”
“也好。”苏秋夜颔首道。
剑光落下,入眼所见,纵横交错的淮上河网之中,若明珠一般坐落着一座大城。
但其远没有往日的繁华,不见灯火、不闻人声。
色向晚,城头上也只有稀稀疏疏的光点。
这里在短短半年前曾经经历过攻防大战,南北数十万大军在此厮杀,在军中效力的金丹散修一路从城外杀到城内,斗法留下的凹痕、投石机轰击的坑洼,漫山遍野,一直延伸到城墙上。
不少屋舍还都残破,城外更是已经荒草萋萋,不见房屋市集。
“寿春城外,曾经有两淮最大的市集,繁荣之时,昼夜不停,往来客商若过江之鲫。”来到两淮,倒是姜湖这个无家可归之人,可以充当半个向导。
毕竟在淮上还没有沦为一片战火的时候,在涂山狐族仍然是本地最特殊的大族之时,姜湖这个涂山少主自然也没有少来过这里。
这寿春城外市集也可以是少有的妖族和人族做生意的地方,甚至还有不少南疆和东海的妖族,也冒充成涂山妖族的模样,来此售卖东西,大家心照不宣。
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淮上市集的繁荣。
此类集市从寿春一直延伸到涂山,沿着淮水星罗棋布,而寿春凭借郡府的地位和交通便利,得独厚,城外集市自然是规模最大的。
而如今,一场大战,一切成劫灰。
“寿春城高池深,攻城的时候,城外市集的屋舍都被拆成木石,或被守城军队用作檑木滚石,或被攻城军队用作投石机。”张持道落在城外的一片荒草之中,不远处还有连绵的坟丘。
显然掩埋的是战死的士卒,而大大的坟丘前还插着一块块木牌。
“这才有半年功夫?风吹雨打,不少木牌上的墨迹都已经模糊。”姜湖喟然叹道。
张师摇头:“多半年功夫,却还没有家人闻讯来捡骨,那多半就是要在此尘归尘、土归土了,叫什么名字又有什么干系?
再过些岁月,同袍皆战死,谁又还记得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