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楔子

近百年来,人类平均寿命大幅度延长,除了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医疗水平的持续提高,而各种治疗药物的不断问世,是医疗水平提高的先决条件。

药品是一种特殊产品,跟人类生命息息相关,是生命的守护神,其发展历程跌宕起伏,神奇的制备工艺和生产技术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在遥远的古代,人们就知道柳树皮具有一定的解热镇痛功效,但并不知道其中的有效成分为何物,直到1800年,才有人从柳树皮中提取出具有解热镇痛作用,一种名叫水杨酸的有效成分。

随后的几十年间,为了在临床应用中克服该药物的副作用,扩大其治疗范围,业界的技术专家们对阿司匹林的提取和合成工艺进行了多次改进,有效成分从水杨酸变成了乙酰水杨酸,剂型发展到肠溶缓释片。

自从临床应用以来,这种药物挽救了数以千万计的生命,为无数人消除或减轻了病痛的折磨,造就了百年老药阿司匹林的不老传奇。

在青霉素正式成为临床药物之前,人类对治疗细菌性感染一筹莫展,仅肺结核一种疾病,在历史上就夺去了数千万人的生命,那时,一提到肺结核,人们谈虎色变。

实际上,科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1928年就在一次实验中,偶然发现了青霉素,但当时生物培养技术落后,关键是缺乏高效实用的分离提纯工艺,无法获得具有实用价值的高质量产品,导致很长一段时间人类社会都未能认识到青霉素的重要性。

十年以后,多位科学家通过不懈努力,终于找到了青霉素的分离提纯方法,但这些工艺技术仅限于实验室应用,离规模化生产的要求还差得很远。

直到1941年,科学家不仅发现了高效培养青霉素的方法,而且成功用玉米糖浆作为培养液,为青霉素的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牛津大学科学家在1942年发明了冷冻干燥法分离提纯青霉素的工艺,他们利用这一技术得到了高质量的青霉素晶体,这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技术突破,为青霉素的临床应用扫除了最大障碍。

利用已有的工艺技术,在科学家和企业家的通力合作下,终于在1943年实现了青霉素的规模化生产。

自从大量用于临床治疗以来,在七八十年历史中,包括战争年代与和平时期,青霉素不仅拯救了数以亿计的生命,还为后来的抗生素新药物开发,提供了广阔的视角与思路。

赫赫有名的青蒿素,成就了中国大陆第一个诺贝尔科学(生理学和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教授能取得成功,就在于她发现了从青蒿中分离提取青蒿素的乙醚萃取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