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慢啊……”
伊娃站在剧组的后边当监督,但一连几日,几个演员只是在已经布好的景里试戏、磨合表演,慢腾腾的进度让她浑身不自在。
“这周能不能拍好第一段戏都不知道噢。”伊娃叉着腰,看向更加慢腾腾、还在梳理分镜的人,“你都不着急吗?”
“急?”
莱曼坐在折叠椅上,一边完善思路,一边吃着面包。
“对啊,感觉都没这么拖的,景也好了,服装道具就位,演员进组……你都不急着开机吗?”
莱曼吃掉最后一口早餐,笑道:“急也没用啊,拍戏不一定是准备好了就快速开机。”
“你以为我一点不懂吗。”
被这敷衍语气弄得不耐烦的伊娃冲上去压着莱曼的肩膀,气势汹汹的。
“这么多人看着呢,注意点,要打咱回去打。”莱曼挤眉弄眼着,贴近她耳畔道。
“哼,让你不说原因,这么站着好傻。”
莱曼见她拉开一张折叠椅,坐在自己身边,好笑的放下笔,“热心不是好事啊,你也看到了,玛丽昂等人太热切了,她们现在这种状态能演出我想要的角色感觉?或许她们的专业能力都够,但还是冷静下来为好。”
“何况,这也不是无用功,多熟悉流程不会是坏事。”
伊娃眨巴着迷惑的小眼神:“她们有那样吗?”
“还不明显吗?哦,她们没事就找你聊天,可能你没去注意吧。”
“……”
唉,小笨蛋已经完全沉迷在这些人的糖衣里了,不过也能理解,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吗,作为事业重心逐渐放到制片工作的她,大概是全法演艺界地位最超然的那批,好歹能给别人带来机会。
换个角度来说,在“父老乡亲”面前露脸,她更享受……
“对了,你的那部戏呢,情况怎么样了?”
来了来了,转移**。
“我跟达菲兄弟谈过了,有两个角色也有了安排,正派主角请了乔什-布洛林(《老无所依》的猎人)来演,反派毒枭的话希斯-莱杰也答应空出档期,剩下的角色就还在犹豫了。”伊娃大致汇报了一下《匪帮传奇》的筹备。
这之中,达菲兄弟就是负责《权游》厮杀镜头的导演,在电视剧领域已经熬了很多资历,跟很多电视剧导演一般开始寻找进军电影圈的机会,而乔什、希斯也都是认识的,整个剧组从配置上来说都是跟萤火虫常年打交道的嫡系。
至于《匪帮传奇》这么一个中等投资的警匪电影,跟《大人物》差不多,主要角色集中于警方和反派,戏份稍多的不超过6个。
现在这个风向,警匪片还是吃香的,《大人物》上映后,不知多少制片厂想跟风捞一笔,却不料跟风筹备最快的还是自家人。
“女主角的戏,你可以问问玛丽昂的档期,我那天问过她,她今年还没什么安排,兴许会乐意。”
“会乐意吗?”
“你把已经答应出演的演员配置告诉她,她点头的可能性很大,跟这么多实力派对戏,是她喜欢的。”
伊娃琢磨了一下,好像还真的是像莱曼说得那样。
玛丽昂这个人很挑剧组,但碰到好剧组,反而不会在一些琐事上麻烦。
“那边的事你要多盯着点,有些东西你得自己去办,多跟人商量。”
“知道。”
……
又两天,《夜行者》正式开机。
摄影棚里。
主光位、辅光位,灯光组率先就位,摄像机贴着墙角,视野里的中心就打在搭出的单人间、电脑桌上,等会让-杜雅尔丹入境,他所在的位置就是绝对的构图中心位。
录音组举着麦克风,身旁的剧工拎着反光板45°倾斜头顶上的光源。
几米外,摄像组手里拿着分镜表,琢磨副机位的位置。
《夜行者》注定是一部强调镜头调度的戏,不单单是用镜头营造角色心境,更多是要有一种对剧中自媒体的视角讽刺,有时候还得呈现一种偷窥的视感。
毕竟它的立意本身就是基于镜头的延升。
如何合理的变换视角,可能是摄影组最需要理顺的点。
或者换一个说法。
这部戏几乎没有长镜头,也没有广角,多是中、短景和角色特写,怎么在这样比较狭窄的框架里玩出点东西,拍出那种躲在镜头后面吃人血馒头的荒诞、阴冷。
总得来说,这部戏的主基调就是黑色、批判。
此刻。
全员就位,电脑泛起的幽光打在杜雅尔丹脸上,低光源下,莫名有一种邪典效果。
摄影机跟进,露出一篇文章。
“26岁演员深夜死在家中,据称**致死……”
改成单元剧的《夜行者》跟原片不同的点,就是节奏快了很多,切入点更快,不用花太多篇幅慢慢过渡主角人生观的改变。
而莱曼采取的这个开篇架构,就有些像《钢铁侠》的开头了,用新闻报道,通过镜头转切让观众很快的代入到故事背景,并初步了解主角是个“无业游民”,住在简陋的地下室,最值钱的就是一部智能机和一台笔记本电脑,满脑子都是赚快钱。
所以今天拍得其实是第二幕,也就是男主无意见识了网上新闻的“编排”性,成为自媒体的过程。
“《夜行者》第二幕,第一镜……action。”
只见杜雅尔丹坐在电脑前,蠢蠢欲动的微表情。
随着他的神态展现,呈现到监视器里,莱曼却有些不满意。
想塑造的神情方向没错,但眼神不对。
“cut。”
“托马斯,你试试把摄像机夹在他面部斜上方,让,你重来一遍,保持刚刚的状态,但肩膀放低些,多些压迫感。”——脑补原片海报,那种尝到鲜血的神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