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七喜中文 > 清穿之不愿做德妃 > 第四十三章 松江府安家

第四十三章 松江府安家

“妇人李王氏。”哦!夫家姓李,她姓王。

“你留下吧!试用三月,每月5两,三月后按你的能力拿月银。还有你每日到府里找白苏学一个时辰。”我的几个宫女里白苏和后来进来的傲兰针线上是最好的,白苏擅长苏绣和花木,傲兰擅长湘绣和鸟兽,“至于你相公,本夫人会让人去京城查探的,只要还活着就一定能找到。”我对这个李王氏很是欣赏,古时候这么一个女人要撑起家来可不容易,“先给你预支5两,你先买些米粮,在请个大夫给你婆婆看病。”孩子和病人都是拖不得的。

“谢谢夫人!谢谢夫人!”李王氏接了银子,跪下来不住归我磕头。

“还有你们两个……你们两个也留下吧!月银三两。”一个月三两,比9品的知事大人、主簿大人还多,就是他们家男人干几年也没这么多,他们家小狗子以后就有肉吃了。

“谢夫人!谢夫人!”另两个绣娘也感激涕零。

9品官员年俸也就31、33两,一个收入比较高的店小二一年也就才二两银子。我给了她们这么高的工钱能不高兴死她们!

“你们只是暂时的,如果干的好本夫人会考虑长期留用,到时候与李王氏一样每月不低于5两。干不好……那我也就不能留你们了。”先跟她们说清楚了,也给她们希望,但这个希望是有条件的。

我现在是刚开张,需要不少绣娘赶工,这些绣娘的手艺当然都是参差不齐的,到时候我定是还会在这些人里选几个的。

我这的掌柜绣娘的月银都不规定,按自己的能力拿银子,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我的工钱绝对比其他任何一个地方高。但是试用期是固定的,也是为了挑起她们的积极性。在试用期掌柜的8两每月,长期绣娘5两每月,零时绣娘3两每月。

考核了这几个绣娘,我去了另一件厢房,我的铺子后面有三间隔间,一间做了工坊,另两间都是给客人休息试衣的。再怎么说我这儿也是成衣铺子,那些个夫人、小姐的试衣、量衣、选料什么的总不好在大庭广众之下的吧!就算不是夫人、小姐,你随便一个人买件成衣不要先试试合不合身的。

我现在就做在其中一间里,郝掌柜就把这两天的订单给我过目。店铺才开张,成衣的样式也还不多,到现在也才只有三单,但量都挺大的。一单是城东陈员外的大夫人给两个女儿和自己定的春衣,总共有10件之多。一单是松江府的知府的一个女儿,虽然就选了两件,我是我敢说这个知府的屁股不干净,两件衣服可就抵得上知府小半个月的月银了,当然要算上知府的养廉银的,但就算这样也承担不了一个女儿两件衣服就用去他一年的俸银的(四品知府年俸105两,禄米105斛,养廉银3700两)。一单是一个旗人家的,给快要出嫁的落选的女儿制的嫁妆,也是最多的,春夏秋冬各5套。给准备的嫁妆多花些银两也是应该的,在怎么说这也是一个出嫁女儿的体面不是。

订单是不多,但是量却是不少的,也算是给我的铺子来了个开门红。

我铺子里的衣服分上中下三档,下档是给普通人家的,这种人家收入不高,但也还是有想给自家闺女、儿子什么的做件新衣的。这档次的款式简单,面料多是以牢固的麻布、棉布为主,价格也是不高的,便宜的20、30文,贵的也就200、300文。

中档主要对象是小户人家,有些闲钱,日子也是能够满足温饱的,她们的穿着当然就要比较的鲜亮,也会有些简单的花色,面料也就有了绸和缎的加入。价格当然就要加上些了,但最贵的一件也就10两而已。

但是上档可并不是就这么一档,上档也分优劣,优的当然是从面料到款式到绣活都是精益求精的,当然所有的花样也都是按照顾客的要求来的,简单来说就是高端定制。价格不定,最低的也要100两。

劣档当然就是比优档差一阶的,有些甚至是优档淘汰下来的,价格相对就好些,在30至300两之间。

这也是我说那个知府不干净的原因,他的那个女儿选的两件衣服都是劣档标注里的,两件下来就100多两了。

“郝掌柜,我家姑娘上次选的样可制出来了。”这是前面店铺里传来一个女子的声音。

“菊姑娘来的早不如来得巧,姑娘看中的那件这不才赶制出来,我都还没来得及挂起来。”郝掌柜从柜台里拿出意见淡紫色的衣服,给那个叫小菊的姑娘看。

那姑娘看了看,往外边走,店门口停了一架二抬小轿,对里面道:“姑娘有样了。”说完一只白玉般的手挑开帘子,小菊扶了上去,里面走下一个女子。

女子很美,但却有些风尘气息。

“这是谁?”我已经从后面小间里走出来了,正好看到下轿子的女子。

“东家不知道她?”郝掌柜很疑惑,“她可是我们松江府有名的花魁,雪娟姑娘!还是个清官儿。”

“哦!花魁啊!”古时候的奇女子大多都出自青楼,没想到才到松江府不久就见到花魁娘子了。

“雪娟姑娘的琴书画都是一绝,很多才子都慕名一见呢!好些府上也会请雪娟姑娘去府上教那些小姐什么的。”郝掌柜对这个流落风尘的女子还是很欣赏的。

“哦!还是个才女!”我现在有了去听听这位花魁的琴,看看她的书画了,“白溪请这位花魁到府上来一趟,本夫人可要认识认识这位才女花魁了。”

“这家铺子就要劳烦郝掌柜了。”说完我就带着自己的两个丫鬟离开了,顺便还带上了那个新请的绣娘李王氏,也是让她认认路,不要到时候找不到地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