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家中大小事务有班娘操持,一切井井有条。即便自己在家的时候,也是班娘在操持一切。
说到班次和李风两个人,现在打猎是越来越娴熟,再加上五只细犬跟在左右,顾住自己完全没有问题。两个半大小子,在穷苦人家里面早就开始当家了。如今两个小子有了自理能力,再有张神仙督促着学文习武,并不需要他们操什么心。
只是自己不在的时候,要辛苦张神仙教他们武艺了。赵充国在的时候,向来都是赵充国当教官的。
让张神仙多活动活动也没啥坏处。
最后,赵充国说服了所有的人,搭上了去匈奴的末班车。
唯一有点不爽的是,赵充国也得扮演马括和罗杰夫的仆从。
这里的仆从可没有王浩之前那么痛快,表面是仆从,实际是兄弟。为了演得逼真,马罗二人得把王浩和赵充国当奴隶来用,这才算是真的仆从。
比如说,上完厕所之后,由仆从来擦屁股……
比这更恶心,更过分的事还有很多,这才是最让赵充国不能接受的困难。
好在这个困难,只需要说服自己就好了。即便是在家里的时候,赵充国没有说服自己,那么在路上还能继续慢慢地说服。
一行人除了立尤姜和马括四人之外,还带着部落里的几个人,这几个人才是真正的仆从。
在匈奴人的眼线之外,王浩和赵充国享受的都是主子才有的待遇。
行了半日,日头渐高。
在草原上,高空之中空气湿度地,阳光特别的毒。尤其是正午的一阵,如果没有什么防晒措施,直接可以把人晒脱皮。
在立尤姜的建议下,马括一行人穿着长袖,带着草帽。
秋日的北地,天气已经凉爽,倒不至于太难熬。
但是,牲口们可就不一样了。人可以穿衣服戴帽子,总不至于给牲口也准备出一身衣服和帽子吧。
立尤姜提议倒:“不如我们休息一会?待得日头稍微下去一些,再往前赶路?”
马括道:“听首领安排。日后在人前,万事首领直接做主就好,不必征求我们意见,不然容易露出马脚。”
立尤姜道:“小郎说得是。不过匈奴的话,四位小郎也要赶快熟悉起来。匈奴不如汉人,常用的话并不多,如果这路上的时间,小郎们勤加练习的话,寻常场合足以以假乱真了。”
紧接着,立尤姜就招呼自己的族人开始搭帐篷,让人和马都在帐篷地下避日头。
这一路来,马括四人也没闲着,一直跟立尤姜学说匈奴话。
常言道:有需求就有动力。
如果在平日,强逼着别人学一门外语,恐怕逼死了一天都学不了几句话。
马括一行人眼看着就要到匈奴腹地去假装匈奴人去了,不赶紧学一学匈奴话,纯粹就是找死,因此学起来特别用功。短短的一个上午,已经学了二十多句匈奴常用话了。
照这个速度下去,十来天时间,几个人学的匈奴话恐怕真的能糊弄得像那么回事了。
赵充国一行人经常行军打仗,知道出门在外不能太讲究,吃喝拉撒大多数时间都是瞎糊弄就完事了。只有打赢了战争的人,才有机会去享受生活。在战时还顾及自己享受的人,绝大多数都活不到战争结束,剩下的那极个别人要么是运气逆天,要么就是天生战神。
赵充国虽然是入武庙的战神,却一点都没这样的架子。王浩虽然没跟着打过仗,但响马的日子也不好过,风餐露宿都是常有的事。
在立尤姜眼里,汉人都是娇生惯养的人,都是高高在上的贵族,因此行李代得特别全,有肉干,有饼,有乳酪,有茶。让马括惊讶的是,立尤姜带的东西里面居然还有酒!
这要放在后世,哪里是出远门吃苦去了?分明就是野营旅游来了。
“喝酒误事,咱们白天就不要喝酒了。”马括作为这支队伍的主心骨,先定下了一个规矩。
立尤姜也不恼,说了一句:“听小郎的。”便将酒给收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