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检每天都要默念一遍圣君手册,时时提醒自己是大明的掌舵人,不可有丝毫大意。
刘宇浩听说自带兵后未尝一败,东虏的二贝勒阿敏能轻易征服朝鲜,却战不过他,此事经锦衣卫和东厂双双细查,已经确定无疑,并没有谎报军功。
如果他真能在香河挡住多尔衮,不让东虏南窥京师,那就是国之干臣,自己心中应该树立的榜样!
虽然他资历很浅,危难时刻方显英雄本色,刘家是将门世家,前有刘应遇,后有刘宇浩,不管朝廷言官们有多少反对的声音,自己也会大力提拨。
袁崇焕由赋闲在家,平步青云一举坐到蓟辽总督,还不是自己这位皇帝看上了他的才能,可是他,到现在只是飞奏已经带兵进关,这两日却再无任何消息。
朱由检想到这里,连忙摇了摇头,将那位黑矮子甩出了脑海,他不愿意丢失现在这份兴奋和快乐,不禁感慨地说道:“要是还是现在这批朝臣,死水一潭,还有什么'四海升平',还说什么'万几清暇'!”
他背着手走往文华后殿。正要踏上后殿的白玉台阶,一抬头看见了殿门上边悬的横匾,上写着:“学二帝王王治天下大经大法。”
这十二个字分作六行,每行二字,是万历皇帝的母亲孝定太后的御笔。
看着这块横匾,朱由检不禁想到孝定太后就是武清侯李国瑞的姑祖母,这个武清侯自己给了他很大的压力,让他捐些钱财出来,心中有些惭愧,连忙低头走进了后殿的东暖阁,默然坐了很久。(首发、域名(请记住_三<>
现在既然有了招财基金会的彩票运作,还是不要逼迫武清侯过甚吧!
朱由检心中作了决定,精神也好了一些,身边的吴直见皇爷神情正常起来,小声奏道。
“皇爷,有人上了一本。“
“什么人上的本?“
“是一位国子监学生,名叫李琏。”
朱由检厌烦地说:“我不看。我现在没有闲心思看一个太学生的奏本!”
吴直又小声细气地说:“这奏本中写的是一个筹措军饷的建议。”
“什么?筹措军饷的建议?……快读给我听!“
李琏在疏中痛陈他对于目前局面的殷忧,首先说江南富庶之地,多年来没有兵燹之祸,大户兼并土地,经营商业,只知锦衣玉食,竞相奢侈,全不以国家的困难为念。
然后指出秦、晋。豫。楚等省大乱的根源是大户们只知盘削小民、兼并土地,致使贫富过于悬殊。即使在丰收年景,小民还不免啼饥号寒,一遇荒歉,软弱的只好辗转饿死路旁,强壮的就起来造反。
今日时局看起来好像很平稳,实际上到处都潜伏着危机,如不早日限制富豪大户兼并土地,赶快解救小民的困苦,那么秦、晋、豫、楚瓦解崩溃的大祸就会在江南甚至整个华夏出现。
他在疏中要求皇上毅然下诏,责令江南大户自动报出产业,认捐兵饷,倘有违抗的,就把他的家产充公,一点也不要姑息。
另外,他还建议严禁大户兼并,认真清丈土地,以平均百姓负担。
这一封奏疏很长,还提到历史上不少朝代都因承平日久,豪强兼并,酿成天下大乱,以致亡国的例子,字里行间充满着忠君忧国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