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Part 94

在慧来的厂区子弟小学校里,她任大队长,臂上总是挂着红红三道岗。

这个臂微,意味着是学校级的干部,慧来班级的班长都要听她的。

小学时的同学,没有不羡慕杨小玲的。

杨小艳:老七,8岁,与慧来同龄,刚刚步入小学。

现在是寒假,等过了这个春节,再开了学,

慧来和杨小艳就念小学一年级的下学期了。

两个人一个班级,还是邻居,简直就是形影不离。

此时杨家里,杨小艳刚刚把慧来叫来,让慧来听听自己姐姐的演讲。

杨家人都出去了,只有杨小艳和她的五姐在家里。

慧来和杨小艳偷偷趴在外间的窗下,听着姐姐在里面,

声情并茂的背诵着:

“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

和平不是靠退让得到的!近代以来的中国,种种退让,结果处处割地赔款。

1931年“九一八”事变,“不抵抗政策”丢了东三省,

当时有些中国人还心存幻想;东北这么大,日本人至少消化五十年,

应该可以保持一段时间和平了。可是,结果呢?

这一次中国人不再只会点头哈腰,签订不平等条约了,

而是挺直腰杆抡起拳头硬碰硬反击了!”

杨小玲,举起小拳头,柳眉倒竖的样子,让窗外的慧来和杨小艳笑成了一团。

73栋,从西边数第四家,是一对新婚夫妇,男的姓方,女的姓赵。

慧来和杨小艳根据他们的姓,给他家简化了个外号:“灶房”。

小两口是南方人,都是中专毕业的技术员。邻居都跟他们叫眼镜夫妻。

原因自然是他们两口子都戴着近视镜。

从西边数第五家,是一对上海下放来的大夫,四十多岁,两个人都是大夫。

开始的时候,彼此说话都听不大懂,但日子久了,他们普通话说的还不错,

跟邻居讨教东北菜的时候,有时候,竟还会用东北方言说话。

而他们夫妻之间,还是用上海话来交流。两口子竟一个姓,均姓李。

有个儿子,跟着奶奶还在上海。

每当这个时候,邻居们就会觉得,

他们还是不接地气的,大城市的文化人。

自从慧来家搬来后,邻居说,北京上海的都住上73号了,

可谓大都市都聚集到了,以后,73号名声在外了。

73号西边数第六家,两口子是轧钢厂的工人,男的姓刘,女的姓张,

五十多岁左右。有两个女儿,都出嫁了。

这栋楼,最东边的一家,是老两口,六十多岁,老头姓李,老太太姓那。

老李给化纤厂看大门,老太太在家里的东边侍弄一方小菜院,

还养了鸡鸭鹅狗,数他家有意思。但老两口又一生没有开怀,一个后人也没有。

人口少,伙食倒是不错。下了个鸡鸭鹅蛋的,总是自己吃不了,还送给邻居,

一趟房的,这几户人家,没有一家是吃不到老那太太送的蛋的。她家还有果树,

春天有樱桃,夏天有海棠果,秋天还有李子。

两位老人的家,就是73栋的疏果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