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Part 326

万慧来狠狠的咽了口唾液,哑着嗓子说:

“薛研,你哥那是任得来的吗?那是你姥爷为他用心良苦的结果啊!后来,他在美国出的事,你不知道吗?”

万慧来低头垂泪,薛德珠既心疼万慧来,又生薛研的气,正想指着薛研大骂。

“德珠,薛研的事,我慢慢和他讲。你先帮我找点药吧,我头疼。”

结果,无论万慧来和薛德珠用什么样的方式,都说服不了薛研辍学的决心。

而且,他振振有词:

“恋可以不谈了。但学校,我是坚决不去了。”

还没有等万慧来跟他“晓之以理”,他便擅自作主辍了学,去“百里香”学做豆腐串了。

当时,人们不知道这“豆腐串”是什么食物,也不知为啥“穿起来”。

可是,毕竟有一些熟悉再发的人就不一样了。

他们过去买过他的牛、烧鸡、馒头什么的,如今一见他又卖这种豆腐串儿,就买一串儿尝尝。

这一尝可就放不下了!

因为吃起来,又香又软,吃了这串儿想那串儿。

大约过了半年光景,人们惊奇地发现,自己已经离不开这种豆腐串儿了。

特别是一些中小学生,一开运动会或去游什么的,都嚷嚷着让爹妈给买几串儿豆腐串儿带着。

同志街和红旗街一带的老百姓,不少人从小就吃再发的豆腐串儿,长大了也忘不了。

老百姓其实是最好的“广告”,他们一传俩,俩传仨地讲着有个“十里香”,卖的豆腐串儿好吃。于是““十里香豆腐串”儿”的名字在长乃至北京、天津、大连、哈尔滨、齐齐哈尔迅速地传开了,他的真名再,反而被人们给忘记了。

一开始他小打小闹,推个小车子卖豆腐串儿,也没有人在意。

后来他办饮食服务许可手续时,是熏烧鸡。

现在“十里香”的豆腐串儿反而后来居上,已成为这里的一道名吃,也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的新“老字号”,必须注册登记了。

可是用什么名注册呢?

一家人坐在一起想,什么“北方豆腐串儿”、“顺发豆腐串儿”、“烧鸡豆腐串儿”、“再发豆腐串儿”……

一家人正绞尽脑汁,女婿突然一拍大腿说:

“嗨,还起啥名啊,大街上老百姓都叫开了,就是十里香豆腐串儿嘛!”

大伙也都异口同声地说:

“爹,就叫这个名吧!反正你十里香已经出了名了……”

再发想了想,点点头说:

“中!中啊!这个名其实是老百姓给咱起的呢。”

“十里香豆腐串”儿的出现,立刻在盛产粮豆的北方掀起了一场“豆腐串儿”大战。

一时间,北方的大街小巷出现了许许多多“十里香”豆腐串儿。

后来还有什么“老头豆腐串儿”、“老太太豆腐串儿”等等……

可是,十里香又推陈出新,设计出鸡汤豆腐串儿、麻辣豆腐串儿……

别人做不出这种地道的滋味,敏感的人一尝,便知真伪。

后来,吃豆腐串儿的人太多,十里香也弄不过来了,于是只好多开几个点。

他让女儿、儿子,还有几个侄子等,分别在闹市的各处,分别挂起了““十里香豆腐串”儿”的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