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Part 483

杨阳听了,站在一盆盆栽前,她用手修剪着发黄的叶子,沉默了一会,慢慢的着:

“其实回忆来启明村的这段日子,我也经常问自己这个问题。”

“现在有答案了嘛?是不是基层大熔炉,社会大染缸,多彩斑斓、繁杂忙碌的工作让你新奇?”

“杨阳认真的摇了摇头,:

”我大学刚刚毕业时,也和所有人一样站在了抉择的十字路口,有的人选择拿起考研书籍走进了图书馆,,有的人选择创业,有的人选择继续沉迷于属于自己的二次元英雄世界......

当时那则招考公告,让我在盲目中看到了希望的火苗。听起来熟悉又陌生的村官,但是身边很快传来了不同的声音:有人,招考人数太少,没有希望,即使能考上,据要去村里,如果没有背景就是科员在乡下待一辈子吧等等。”

薛皮特十分认真的听着,他倒了杯饮料,悄悄的递到杨阳的手郑

“回到乡下我要干什么不同的问题不停地质问自己,只有一个坚定的声音告诉自己:走出穷山沟,将来有能力为家乡的父老乡亲干点实事。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见到过百姓围坐在一起谈丰收的愉快,也看到过灾人祸降临时他们的无奈,他们懂创新、能劳动,我希望自己能成为新时代开垦“试验田”的参与者。”

接着杨阳起了这段日子的经历。

人们都活到老、学到老。

其实这句箴言还可以延伸出另一句:

走到哪、学到哪。

这也是一个适应环境的要诀。

其实,学业已告一段落,但村官的征程却刚刚开始。

学习二字从未停止,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领导同事学。

走上工作岗位以来的头一月,杨阳先是借到历经过熬战到深夜的组织部。

刚入职时恰逢乡镇换届、组织部年末实绩考核同时开展,“5+2”、“白+黑”。

这一切快速的融入,让杨阳迅速适应了工作环境,熟悉了工作业务,接打电话、收发文件、校对文稿、写信息、拟文件……

她从一点一滴事做起,与同事全程参与实际考核和干部考察等工作,认真听、仔细看、记流程。

她发现,只要自己肯学习,什么都不是难题。

那段日子,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一脸疑惑的杨阳曾看着仍在忙碌的大家:

已经下班了,为什么没有一个人主动离开呢

一位前辈调侃地:

“别的单位已经下班,而我们单位这才刚刚上班”。

激昂的广场舞曲萦绕着大楼,白色路灯下的街道显得格外清冷,组工干部忙碌的身影、泡面的香味,让组织部这层楼如同繁市般热闹非凡……

到了启明村后,接触过工作千头万绪的乡村基层。

面对村民开会时的抽烟、喝水、盘腿上炕,慢慢的适应了他们的生活和工作习惯。

这也是融入群众,开展工作的或多或少需要具备的基本要素。

第一次走访村民,有的百姓递过来水,杨阳拿着大茶缸喝水。

后来经人提醒她,村民就是这样实在,如果村干部会吸烟不接过来点上,不喝水,那会让他感觉你看不起、嫌弃他。

这样一来,再多的政策也不一定会取得很好的工作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