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七喜中文 > 大周梁王传 > 第二十章 宣府工坊

第二十章 宣府工坊

林中一别后,冯翰远与赵承启二人来到沙城,此时傅永率领大军还未抵达。二人在城中稍作休整之后没有过多逗留,直接启程奔宣府而去。

一路无话,到第二天的中午时分,冯赵二人终于来到了宣府。冯翰远没有直接回军营,而是进了城,来到城中赶制军械的作坊处。时节正值六月盛夏,城内本就炎热,这作坊里由于大量打造各种铁器,温度要比外面高出许多。这作坊里的工匠,冬天的时候光着上身干活都是汗流浃背,更不用说着炎炎夏日了。

赵承启一进来就感觉一股热浪扑面而来:“这地方怎么这么热?”

冯翰远道:“这里是城中的铁匠坊,里面许多火炉,自然是比外面热许多,殿下适应一下就好了。”

赵承启擦了擦额头上的汗,说道:“这里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工匠啊?”

冯翰远说道:“宣府军中很多军械都是这个工坊打造的。”

赵承启惊讶的说道:“我还以为军械都是南北两坊打造的,原来宣府还有一个独立的工坊啊。但是宣府军中所需军械众多,这一个工坊能忙得过来吗?”

冯翰远说道:“寻常兵刃自然是南北两坊来做。但特殊的弓弩还有所需箭支都是这里打造的。”

说话间两人穿过了一个走廊,来到另一处院落。刚一进入此院,瞬间就变得凉爽了许多。赵承启观察了一下,这边都是木匠,没有火炉,所以就没那么炎热了。

冯翰远又往前走了几步,冲着一个领头模样的人叫道:“张兄!”

那人回头看到是冯翰远,赶忙跑来迎道:“世子!”

冯翰远说道:“几日不见,张兄憔悴了不少,定是太过劳累了。”

那人说道:“照比以前啊,现在算什么劳累。不知这位是?”

冯翰远赶忙介绍道:“这位是京城来的参将,姓赵名承启。承启,这位就是这宣府工坊的总管,张行舟。”

张行舟马上行礼道:“小人参见赵将军。”

赵承启回道:“张兄不不必多礼,以后叫我承启就好。”赵承启心说冯翰远没有透露自己皇子的身份,倒是省了不少繁文缛节的麻烦。

张行舟将二人迎进旁边的一个小屋里。屋内横七竖八的堆放着许多木料,屋中央有四把椅子,一张小八仙桌,桌上有茶壶茶碗。桌椅上都落了一层灰尘,像是许久没人用过。

张行舟说道:“二位请坐。屋中凌乱,二位见笑了。”

冯翰远道:“无妨,工坊之中不拘小节。”

张行舟坐下说道:“不知世子此去京城,带回援兵几何?”

冯翰远道:“不多不少,三万骑兵,都是大腕良驹。”

张行舟高兴的说道:“陛下果然将西郊的三万新军许给世子了。”

冯翰远问道:“不知这马镫打造了多少了,可够装备?”

张行舟想了一下,说道:“铁制马镫已经打造了五千副,昨日已经送到营里了。木制的,到今日为止,已经送过去两万六千副了。世子知道,木制的马镫怕是顶不了多久,所以我让他们再多赶制一些。这铁制马镫,若要全员装备,恐怕还需一个半月。”

冯翰远在心中盘算了一下,说道:“如此算来,就算操练时有所损耗,应当不影响出战。马鞍的情况如何?”

张行舟道:“马鞍都是在旧马鞍的基础上改的,没费什么事,三万五千副已经都送到营里了。”

冯翰远说道:“想不到张兄的动作如此迅速。那兵刃和弓弩箭支呢?”

张行舟道:“世子知道,这马刀打造起来不易,产量不高,只产出了百余把。轻装弩倒是出了六千副,箭支五万支。”

赵承启在一旁说道:“张总管工坊生产兵刃的速度,可一点也不比朝廷的南北两坊要差。北坊在沧州的工坊我去过,规模比这个要大许多呢,连着整整一条街,可是要说效率,我看比不上你们。”

张行舟说道:“谢赵将军夸赞。其实南北两坊也有自己的难处。全国所有的军需都由他们来打造,做的东西杂了,自然就慢了。有时候朝廷还会亲自干预,原本打造了一半的东西就要放下,模具也要重新制作,这一来二去自然就快不了。”

冯翰远说道:“张兄说的是。这两坊各有各的难处。这马镫的图样我也已经交给工部了,陛下亲自下旨,让工部优先打造。”

张行舟道:“如此,就不用我们来操心了。”

赵承启好奇的问道:“你们刚才说的马镫,到底是什么东西?”

张行舟说道:“世子没给将军看看吗?二位自京城赶回来,居然也没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