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七喜中文 > 三国之蜀汉振兴 > 第八章 南中之叛东吴有在搞鬼

第八章 南中之叛东吴有在搞鬼

平心而论,李恢、马忠、吕凯、王伉这些人在平定南中之乱中居功甚多,该不该赏,当然该!而且应该是要重赏!

但当诸葛亮把一切赏罚、赐予安排的妥当合适、明明白白的时候,再推到刘永面前,刘永本心是拒绝的。

在讲述帝王心术、为君之道的《韩非子》中写道:“明主之所导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人主自用其刑德,则群臣畏其威而归其利矣。故世之奸臣则不然,所恶,则能得之其主而罪之;所爱,则能得之其主而赏之;今人主非使赏罚之威利出于已也,听其臣而行其赏罚,则一国之人皆畏其臣而易其君,归其臣而去其君矣。此人主失刑德之患也。”

如今或赏或罚皆操之于诸葛亮之手,刘永这个人主有失刑德之患呀。

不过面上刘永却是丝毫没有展露什么,真正成熟的男人是懂得收起他的棱角,但是不代表被磨平了。

他迅速起身快步走到御阶之下将诸葛亮扶起,满含笑容,和颜悦色道:“丞相岂不闻春秋之义,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利国家,专之可也。又《六韬》云:‘军中之事,不闻君命,皆由将出,临敌决战,无有二心。’以此观之,丞相权宜之制何罪之有。丞相所为甚合朕意,此四君之忠义与功绩当书之于竹帛,朕下诏书,使名闻于天下。”

“臣谢陛下宽恕。”诸葛亮又俯身向刘永行一礼,刘永表示没事,但他严守君臣本分,毫不僭越的谨慎却是一直如初。接着诸葛亮又请刘永回坐,他自己也是坐回席位然后又继续道:“陛下,诚如臣方才所言,平南事宜只是纲纪始立,夷汉粗安暂时解决而已,要想一劳永逸的解决南中问题,使南中七郡不再反叛还需要遣使出使东吴。”

“东吴?”刘永看着诸葛亮,有些疑惑,南中叛乱和东吴有什么关系?不是雍凯、朱褒、高定和孟获发起的吗?

看到了刘永的不解,诸葛亮知道刘永即位前压根儿没和朝政扯上关系,不知道东吴在南中之乱中在扇阴风,点鬼火。

“昔天不悔货,降难汉室,使昭烈皇帝崩于永安,逆贼雍凯、朱褒随得意猖狂,骄黠滋甚,降于吴,吴遥署凯永昌太守,以刘季玉(刘璋)子刘阐为益州刺史,遣阐停留在交州、益州的边界,图谋益州南部。值到今日,刘阐仍然停留在交界处,引诱南土吏民反叛。”诸葛亮很有耐心,将南中叛乱怎么和东吴扯上关系给刘永娓娓道来。

怎么会这样?

前世没听说过呀?

刘永内心激荡,震撼不已,他不是不知道情况,无论是前世看过的历史还是今世所悉知的真实发生的事,都证实了建兴元年,诸葛亮初秉政,便遣尚书邓芝出使东吴,孙权起初狐疑,不肯见芝,芝遂自表请见,乃见。见后,遂自绝魏,与蜀连和,遣辅义中郎将张温报聘于蜀。

张温聘蜀之后,复使邓芝重使吴,深化同盟。

如今已是两年之后了,没想到东吴依然在干着表面同盟,背地里插刀子的事。

刘永内心处于震惊中久久不能平静,这却是他前世读史时的遗漏了,《三国志》分为《魏书》、《蜀书》、《吴书》,他看得最多遍的自然是《蜀书》,但刘永看《蜀书》一直来的习惯是从《先主传》看起,直接过滤了《先主传》之前的《刘二牧传》。

而恰巧在《刘二牧传》中记载了这件事:璋卒,南中豪率雍闿据益郡反,附于吴。权复以璋子阐为益州刺史,处交、益界首。丞相诸葛亮平南土,阐还吴。初,璋长子循妻,庞羲女也。先主定蜀,羲为左将军司马,璋时从羲启留循,先主以为奉车中郎将。是以璋二子之后,分在吴、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