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七喜中文 > 红楼之士子贾兰 > 第十八章:漠南

第十八章:漠南

鞑靼骑兵着实凶悍,大同总兵、副总兵皆战死。鞑靼大军大势掠夺后就撤离了大同,挥师向东,攻击宣府。宣府守备森严,打不动。鞑靼大军接着向东走,于八月到了蓟州。蓟州是京师的门户,而且,那里防守薄弱。

八月十六日,京城里欢欢喜喜的中秋节刚过,到处是张灯结彩。鞑靼大军突破古北口要塞,骑兵一路上长驱直入,掠夺了怀柔、顺义,然后分兵抢掠昌平、三河等地,劫掠财货百姓无计,残害吏民士兵无数,最后,驻扎在距离京城二十余里的通州附近,没有攻城。

当时,京师早已戒严,兵部尚书统率京营禁军御敌。禁军分十二团营,原本有十四万人,然而,当年轻将士都出城作战,且多已战死,城内可调动的军队只剩下四五万人了。

朝廷召各地兵马迅速前来勤王,又在京城里,四处招募民兵补充兵力,直接给进京应武举考试的武生发放兵器,分派守城任务。从狱中释放待罪的参将等人,官复原职,带兵防御。这样一来,京城的防务总算勉强撑了下来。

朝廷内阁议会得出结果,贼寇逼城,朝廷没有御敌之策,因此不能打。既然一时打不了,那就派人谈判,拖住鞑靼大军的攻城计划,等勤王大军赶到。谈判的人从鞑靼大军那儿带回了求贡书,提出了退兵条件。

朝廷内阁议会又得出结果,假作同意入贡,以防他们再提出贪得无厌的要求,如果有利于社稷,皮币珠玉都可以给他们。只是鞑靼大军为的是通贡互市,明显不是奔着钱来的,只怕给了皮币珠玉,还是不撤兵,该怎么办?

束手无策之下,内阁召开了扩大会议,六部侍郎以上的官员参与了这次的议会。礼部侍郎李守中指出了问题的关键,关键就在这求贡书上面。这份求贡书只有汉文,没有鞑靼文,不合规矩,况且这是兵临城下,威胁入贡,不合礼节。

听了礼部侍郎李守中点出的问题关键,朝廷内阁议会最后得出新的结果,提议令他们先撤出关外,用蒙文写成求贡书,再派使者请奏,求贡方可实行。鞑靼大军信以为真,竟果然撤兵了。当鞑靼再次派使者送来双语的求贡书时,勤王大军已经赶到了京师。

李阳、李陟兄弟对漠南最近局势的讲述令贾兰大开眼界。贾兰本以为穿越到红楼梦的世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如此便可,这会儿想来,没这么简单了。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贾兰问道:“后来呢?我们与鞑靼通贡互市了吗?”

“当然没有!鞑靼提出开马市,用马或牛羊等牲畜与换取茶叶、丝绸等生活必需品,国朝再次断然拒绝了。”李阳说道。

李陟进一步解释道:“鞑靼人生活在马背上,长期骑马抢劫,如果同意互市,他们不会安分守己做买卖,只会更变本加厉地抢劫。开了马市,根本控制不住。”

“那如果不答应他们,就不怕他们再次率大军攻来?”贾兰问道。

李阳笑道:“你现在看看,他们攻来了吗?”

贾兰心想,自然是没有,自他二、三个月之前,穿越到这个世界以来,京师都中百姓扶老携幼,街市上的商家店铺正常营业,不见有一丝一毫战事来袭的痕迹,便问:“为何?”

李阳笑道:“鞑靼大军兵临城外,国朝自然是痛定思痛,待鞑靼大军撤兵之后,就立即着手整顿京营,修筑京师外城,选拔将才,加强防备,将京师的十二团营改编为三大营,还设立了戎府,置有蓟辽总督一职,总理蓟州、保定、辽东三镇的军务,兼理粮饷,另置宣大总督一职,总理宣府、大同、山西三镇的军务,由文官担任。”

李阳讲到这,李陟接着对贾兰说道:“来了,来了,重点来了!我的叔祖父,也就是你的叔外祖父,在年前才赴任宣大总督一职。”

原来如此!贾兰这下明白了,他的叔外祖父与漠南边关的关系,难怪外祖父李守中说漠南边关吃紧,叔外祖父没能回来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