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七喜中文 > 聊斋之剑破红尘 > 第一章 炼情如炼药,修道是修缘

第一章 炼情如炼药,修道是修缘

苏辙更是直言不讳,道:“兄长,你这荒腔走板的蜀调,说起来,真的有些破坏这题词的情韵。你看子固兄都听的摇头了。”

“非也非也,我只是感慨这词中情意,虽言词从容平常,但是言外却有无尽低徊悱恻之思,而这书写之人,一腔悲痛,尽在点画之间,颇似颜鲁公之祭侄稿,故一时情不自禁,非是子瞻兄吟唱之故。”

“不过,子由说的倒也不错。”

“……”苏轼没想到这两人如此不给面子,于是便向旁边,这桌一直只是自斟自饮的主人问道:“这位兄台,我看你仪容不俗,风神俊朗,虽自述不是举子,但谅必也是风雅之士。以兄台所见,我刚刚吟唱,当论如何?”

这人停下酒杯,笑道:“苏轼吟唱,世间几人能听?自然是好的。只是,如能字正腔圆,恐是更佳。”

“兄台,你不厚道啊……”苏轼无语,话听半截的时候,还以为自己又多了个粉丝,却没想最后还是要说他口音不正。

“戏言而已。”这人笑了笑,道:“你们既说到这题词,我这里刚好有一段这题词的故事,不知道三位新科进士,可有兴趣一听。”

“说来说来。”苏轼一听说有故事听,刚刚的郁闷,马上就烟消云散,转而就满心期待。

苏辙与曾巩被这题词打动,听说这一句故事,也都齐齐点头,目光中流露期待。

这人见状,便也不多言其他,开始将故事慢慢说了出来。

“这故事要从五十年前开始说起。五十面前,咏州一户乡下人家,生了一个奇怪的儿子。这儿子生来不哭不闹,开口就能说话,乡人都觉得是个神仙降生,将来必有无量前途。也是这个原因,所以这孩子一直务农的父母,便带着孩子,孟母三迁,去到了咏州城里,在一家姓金的富商家里做工,想一边方便儿子读书,一边能多挣些钱,为以后进京赶考凑银两。”

“这孩子一直聪慧无比,而且口舌过人,每每就能说一些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话,并且预知天下许多事情。当然最厉害的还是,他能随口吟出很多大家没见过的绝妙诗词,尽管他说那些诗词并不是他自己作的,但这还是让他在咏州城里颇受欢迎,甚至于后来金家十五年没出过闺阁的千金小姐,都对他很是青睐,请他做老师。他就是这题词的主人,三十年前的状元李青河。”

“金家小姐天生丽质,倾国倾城,又毫无一丝一毫小姐脾气,温婉可人,心思也是玲珑透彻,两人一见如故,没多久就已经互相暗生情愫。但好景不长,一日李青河随父母回乡探亲,遭遇强盗,李青河父母为护李青河,被强盗杀害。在强盗要去杀李青河的时候,一位剑仙飘然而至,他杀了强盗救了李青河。然后把李青河送回了金府,临走之时,将他的仙剑和剑谱送与了李青河,并留给了李青河‘炼情如炼药,修道是修缘’这两句诗。”

“李青河开始并不知这两句诗是何意思,他也没去多想。回到金府,回想自己的一切,想到金榜题名是父母生前最希望看到的事情,于是便发奋读书,誓要考中状元。”

“金府小姐,善解人意,知道李青河如此噩耗,便也收敛了玩性,与李青河同读诗书,共攻科举。就这样,朝夕相伴了五年。五年后,李青河进京赶考,金府老爷为让李青河能放心科举,便许诺如果李青河能考中状元,就把女儿许配给他。之后,李青河便上京赶考。”

“科举之前,一切顺利,但是科举之时,李青河却因为考卷过优,意外卷入了移花接木的考场作弊案中,圣上震怒,要下令将李青河在内的一众举子,全都处死,以慰天下士子之心。”

“金家小姐听闻此事,日夜心急如焚,最后不远千里,亲上京师,到丞相府前冒雨跪拜三天三夜,打动丞相,将李青河旧日诗文交于丞相,这才让李青河有了转机。”

“后来诗文传到圣上那里,圣上读诗见人,知李青河才气卓绝,并非作弊之人。于是亲自提审李青河,亲自出题,来测试李青河是否有真才实学。”

“一日九题,所答俱得圣上满意,于是圣上当即下旨,恢复李青河状元名分。”

“这一天李青河在状元楼中满怀欢喜,准备将自己恢复状元身份的事情,找人快马加鞭,送往咏州,然而他还没去找人去咏州,便有人已经将咏州的来信交给了他。”

“信是金府小姐写的。”

“是最后一封信。”

“金府小姐从丞相府出来就一病不起,回到咏州第三天就去世了。”

“信是她在临死前的一个晚上写的。”

“送信的人说,金府小姐已经下葬了。他来京师快马加鞭,也用了七天。”

“李青河打开信,信里没说什么,就只是一首词。”

“这首词词牌名为永遇乐,金府小姐希望李青河以后可以永远遇到喜乐,再无悲愁。”

“词就是墙上这首词。李青河看完信之后,吐血昏迷,一病不起。”

“十五天后,他从昏迷中醒来,然后就在写下了这面墙上的题词。词写完之后,李青河便再无音讯。”

……

这人故事说的感人,苏轼苏辙曾巩三人,不知觉就深陷其中。

待从故事中醒来,要去向这人询问这故事主人李青河,后来可有消息。

却发现先前那人,已经不见人影。欲去寻找,却看到桌子上,那人的位置,用酒写着两行字——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