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这些自神牛寨带回的宋人开始前去登记入伍,被编制到第四厢。高槛命各参战军队的厢都指挥使对有战功的将士论功行赏,对阵亡的将士亲属进行抚恤。
清晨,饶季同来到统制府,高槛将他请到客厅奉茶。两人分宾主坐下,高槛问道:“饶大人着急前来,可是有什么要事?”
饶季同说道:“高统制,这一战我蓟州军大获全胜,歼敌上万,可以说大大的挫了辽军的锐气。但是……本府担心,高统制将数千辽军带回蓟州,只怕……会有隐患。”
高槛问道:“饶大人是在担心什么?”
饶季同说道:“宋辽两国自澶渊之盟开始,一直是处于停战状态。虽然辽军仗势欺人,经常越境抢掠,但双方极少发生大规模的冲突。就算有,也不会有这么大的伤亡。如今朝廷派遣的使者只怕还没赶到中京,这一仗便已经结束。使者到达中京时,辽军大败的消息肯定已经传到了辽国朝野,这对两国的邦交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高槛说道:“饶大人此言差矣,这世界不管是人还是国家,都是强者说了算!我们如果一直忍气吞声,不敢与辽军正面交锋,辽军便会一直以为我宋国好欺负。弱国无外交,我们只有敢打,不怕打,并且能打得赢,才能让我们的使者在与辽国谈判时有底气,有资本!也只有这样,辽国的嚣张气焰才会有所收敛。”
其实饶季同从内心也是支持高槛与辽军作战的,是男人谁还没一点血性?他堂堂蓟州父母官,自己治理下的百姓在辽军的阴影下惶惶不可终日,高槛到了蓟州后,接连几次胜仗可谓大快人心!特别是这一仗,不仅歼敌上万,还打到了辽国边境的神牛寨去了,并且一举破了神牛寨,俘虏了几千辽军,这种事情,如何不让他扬眉吐气?
不只是他,整个蓟州,乃至大宋的百姓都会觉得扬眉吐气的吧。
但他有些担心,高槛虽然是高太尉的儿子,但未经朝廷批示便越境作战,这要是上面怪罪下来,可不是一件小事。
但事已至此,他担心也没有用,事情已经做下了,就只能看辽国的反应和朝廷的决定了。
朝廷在接到饶季同的奏报后,立即派遣宿元景出使辽国,让辽国遵守停战盟约,将侵犯蓟州的辽军撤回。
然而,也正如高槛所料,宿元景离开京城不到十天,这一战便已经尘埃落定。
原本取道蓟州前往中京的宿元景使节团,在驿站停留时,听到了公差的闲聊,这才知道蓟州一战已经完结。
宿元景不禁微微吃惊,他奉命出使辽国,就是要阻止这一战,但他尚未到达蓟州,这一战便已经结束了!
他当即命令使节团所有人员,火速赶往蓟州。
与他一起同行的共六人,两名虞侯随行保护,另有一名御史大夫,两名干办,一名杂役。
一行七人日夜兼程,这一日终于到得蓟州,但离蓟州大捷已经旬日。
宿元景并未直接去见蓟州知府饶季同,也没有直接去见高槛,而是径自进了一家酒楼。
蓟州之战虽然已经过去了十来天,但蓟州的百姓还在对这件事津津乐道。宿元景叫来一名伙计,详细询问那一战的始末。
这名伙计能说会道,将那一战添油加醋的说了,仿似他也在参战似的,说得十分兴奋。
宿元景听完后才知道,蓟州军这一次不仅大获全胜,还俘虏了几千辽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