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元景决定暂缓北上。他此次出使辽国的目的就是要让辽国退兵,可这一战已经结束,自己就没有必要再去辽国。所以他决定在蓟州等着辽国来人谈判。
饶季同原本是将宿元景安排至蓟州府驿馆休息,但宿元景却要求要住在军营中的驿馆,六名随同一起来的大小官员只得也与他一起住进了军营的驿馆之中,食宿全都在军营。
饶季同没有办法,只得早晚去军营请安问好。
宿元景的到来,正好让高槛轻松下来。他俘虏了辽军数千人,辽军肯定会差人来进行谈判的,而他最烦的就是这样的讨价还价。所以他将自己的底线交给了宿元景,到时由他去与辽国派来的使者进行谈判。
宿元景再次到了蓟州军营中,感受到蓟州军营的与众不同,心中也跟着激荡。
第三天,刚刚散帐,高槛与宿元景两人在议事厅中闲聊,北城门校尉急匆匆赶来,禀报道:“禀统制大人,北城门来了几名辽人,已经被我城门守卫等拦下。经过询问,领队之人叫冉兴学,自称是辽国耶律得重部下,奉耶律得重之命,前来面见高统制。属下见他手执使节棒,未敢耽搁,立即前来禀报大人,该如何处置,请大人示下。”
高槛眼中闪过一丝兴奋之色,看了一眼宿元景,随即说道:“既是辽国来的使节,便请进来吧。”
校尉答应一声,转身离去。
宿元景看向高槛,问道:“来的是辽国使节,高统制不去迎接一下?”
高槛说道:“如今是他们来我蓟州,有求于我,我如何能自降身份去迎接他们?在朝中有些人或许将他们视为上邦使节,可在我眼里,他们只是败军之将!”
宿元景不再多说,其实他并非是真要高槛去迎接,只是觉得出于礼节,辽国使节前来,身为蓟州最高军事长官前去迎接是很正常的事。但高槛的一句话却将他的想法噎了回去,百年来,宋朝的确一直视辽国为上邦,每年的岁贡都是按时按量的上缴,这于他这样的宋朝大员,何尝不是一种屈辱?
耶律得重出使宋朝京城,蔡京、童贯、高俅亲自出城十里迎接,当时他就有些不屑,觉得这些佞臣给大宋丢尽了脸面。可此时自己居然也想到了要去迎接,高槛的一句话犹如当头棒喝,让他脸上一热。
高槛没有理会他的尴尬,叫来一名传令校尉,说道:“去将曹统制、花将军、卢将军、呼延将军、栾将军、史将军六位将军传来议事厅候命。”
又传来一名牙将,命他速去将饶季同请来军营。
校尉立即前去传令,不多时,六位将军一起赶到议事厅中。随后,饶季同也赶到了议事厅中。
高槛让他们坐下,然后说道:“饶大人,各位将军,辽国的使节已经到了城外,很快就会前来议事厅。他们这次前来,肯定是为了那几千俘虏之事。辽人在我宋人面前一向骄横凶蛮,我请各位将军前来的目的,就是要让辽国人知道,在我蓟州军面前,他们的那一套最好收起来!各位将军明白我的意思吗?”
自曹和以下六人齐齐一声“喏”。
大约一盏茶的功夫过去,城门校尉去而复返,在一名偏将的陪同下进了议事厅,施礼说道:“大人,辽国使节到了。”
高槛说道:“请他们进来吧。”
城门校尉唱喏告退,随即门口进来五人,领头之人手持使节棒,一袭牙白长衫,头戴纶巾,颔下稀松几缕长须,倒是显得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