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宗扫视着群臣,说道:“众卿家心中有想法,尽管奏来。”
谏议大夫陈子同出班奏道:“启奏圣上,如今我大宋不仅有宋江之乱,还有江南方腊、淮西王庆、河北田虎都在蛊惑人心,祸乱地方。这些奸臣贼子一旦形成气候,其危害必不会逊色宋江叛乱。臣以为,宿太尉所言招安一事,是为上策。若招安成功,便可命梁山人马前去平定三处叛乱,以贼御贼,则天下可定。”
他的这一番话说出,立即引起几人的赞同,纷纷出班走到:“臣附议!”
徽宗轻轻抬手,群臣立即安静下来。他说道:“两位卿家所奏,众卿家以为如何?”
高俅出班奏道:“臣以为不妥。”
徽宗说道:“高卿,你且说说你的想法。”
高俅说道:“梁山贼人,多是官府所缉拿犯人,走投无路才啸聚梁山。这些人多是穷凶极恶、桀骜难驯之徒,杀人放火视为家常便饭。他们攻打州府,所到之处,无不生灵涂炭、哀鸿遍野。可见这些贼人对朝廷深怀恨意。这样的人如果招安为朝廷所用,终归是祸患。”
高俅说完,杨戬也出班奏道:“臣附议。臣以为,高太尉所言完全属实。臣还要补充一点,梁山贼人在山寨扯上一面大黄旗,上书‘替天行道’四字。由此可见,宋江早有反叛之心,绝非一般山匪草寇。如今他们攻打州府,掠夺财物,就是为了招兵买马,扩充实力。一旦形成气候,必定兴反叛之师,妄图推翻我大宋千秋基业!所以臣以为,如此心怀叛逆之人,不可为朝廷所用,而应兴重兵讨剿,让梁山贼寇灰飞烟灭,才能真正去除我朝心腹大患!”
宿元景还待再奏,徽宗摆摆手,看向站在群臣前面一直一言不发的蔡京,问道:“蔡卿家,你意下如何?”
蔡京出班奏道:“禀圣上,臣以为杨太尉、高太尉所奏,深有其理。梁山贼人久有反叛之心,宋江更是早有不臣之心。如此奸佞,若让其深居庙堂,实为我朝之祸事。臣以为,我朝应选拔能征善战之将帅,领我朝精锐军队,对梁山进行彻底剿灭,永除后患!”
徽宗问道:“几位卿家多次清剿梁山,都是无功而返。贼人气焰反而更加嚣张,声势更加庞大。卿家既然觉得应兴兵讨剿,不知可有了用兵之策?”
蔡京说道:“派兵遣将,自有童太尉安排。”
徽宗看向童贯,童贯出班奏道:“启奏圣上,臣这几日一直在思索以何人为将方能破梁山之贼,尚未有理想人选。请圣上宽限数日,臣定选拔一员能担此重任的大将,兴我王师,平定梁山之乱。”
徽宗不禁轻轻蹙眉,堂堂大宋,战将数千,居然选不出一位统兵之人,岂不是笑话?
便在此时,一直在沉思的宿元景出班奏道:“圣上若决定要兴兵讨剿,臣倒是有一人可以举荐!”
他这话一出,所有人的眼光都落在了他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