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子义带着郑大力去了村里,三个孩子陪着李氏在家里说话。
因为明天小四小五的满月礼要在村里办,所以今天晚上于子义准备带着一家子回村里住。
“娘,为啥非要在村里办啊?咱家铺子里办不是挺好吗?”菊花不解的问道。
“这,咱家根还是在村里,何况,咱们亲戚还是村里多一些!”李氏耐心的解释道。
杏花想,估计就是为了于老爷子一家,这于老爷子自从知道,他儿子孙子里边只有于耀民考上童生后。
于子义一家再也没得过于老爷子的信了。
于子义一家人有些担心于老爷子不会来小四小五的满月礼。
而且确实是村里的亲戚多一些,而且镇上的要请的客人都可以请到村里,这样也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请客。
几个人就在村里住一天所以收拾的东西比较少,李氏比较担心的是于子义。
“你爹这刚回来就又去村里干活了,这身体咋受得了?”李氏有些担心的说道。
“娘,您就别担心了,现在我爹不干体力活了,他就是跟边上看着,活都有别人干!”杏花笑着说道。
“那你爹这一天天的在外边跑,身体也受不了啊!这人还是得劳逸结合,得休息休息!”李氏还是纠结于子义在外边的时间太长了。
“娘您要是觉得我爹在外边不好就劝劝他呗!”杏花说道。
“我要是劝的动就劝了嘛,不至于你爹刚到家就又出去了!”李氏叹了口气说道。
“娘,我爹也是为了家里的生意吗?之前咱们过得太苦了,我爹也是想让咱们过得富裕一点。”于耀民也跟着劝道。
“咱家不是已经过起来了?要我说一个点心铺子,一个魔芋粉作坊就够了,还养鱼干啥?天天不着家的。”李氏还是觉得于子义跟家里的时间少。
这让杏花想起现代生活也是这样,没有生意的时候闲家里过得不好,这忙起生意来呢,又闲不着家不陪伴。
这中间的点不好找,维持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太难了。这在古代也是这样的啊!
“娘等鱼塘生意上了正轨了就好了,这不是才开始嘛!到时候我爹天天在家里,您可别烦我爹!”杏花笑着说道。
李氏听了这话,挑了挑眉毛,也就不说什么了。
下午于耀民带着工人去酒肆挑了十坛子高粱酒送到村里。
杏花也把明天做菜的材料让人送回了村里。
晚上于子义回来,一家人一起吃了晚饭,就坐上马车回了村里。一路上几个孩子一直问买鱼苗一路上上见闻。
于子义哈哈哈的跟几个孩子讲着,最后说了一句“哪都不如家里好啊!好在忙活完鱼塘就没什么事了!”
杏花发现李氏听完这话,偷偷的笑了。
这一下车就看见李伯带着几个人在门口迎着了,看到于子义一家人下马车赶紧迎了过去。
“东家回来啦!这冬天冷,咱们赶紧进去,这屋里地龙已经提前给烧好了!”李伯恭敬的说着。
天确实是冷了,尤其是太阳下山以后,这穿着夹衣还是冷。
于子义一家人怕冻着小四小五,也就没在门口和李伯几人多说话,就进屋了。
到了屋里,把小四小五放在炕上,于子义几人喝了热茶,暖和了过来,就和李伯几人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天。
李伯是个能干的人,从宅子就可以看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