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361 胡来

就在干阳城一众守城军官士兵对宛州城那边的战况有着诸多猜测时,谁也没想到一场大战即将来到他们头上。

这天中午,站在城头的士兵原本正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聊天,突然听到有人大声尖叫出来:“胡人!胡人来了,胡人来了!”

其他人立刻往前方望去,果然看到一支胡人大军正浩浩荡荡地往这边奔涌而来。

远远望去,只见到密密麻麻一大片全是胡人,一时间难以估算究竟来了多少人。

紧接着,城中响起了刺耳的警报声,那是士兵用力敲击铜釜的声音。

看到这么多胡人,不少新兵已经吓得面无人色,全身发抖。

胡人来袭的消息很快就传遍全城,所有百姓都吓得躲在家里瑟瑟发抖,完全不敢出门。

至于城中的士兵则是无比慌乱地赶紧拿起武器,然后在长官的命令下手软脚软地往城头蜂涌而去。

不怪这些士兵如此害怕,他们当中大部分人都是新招募的新兵,不仅训练时间短,而且全都没有经过真正的实战。

之所以会这样,那是因为谢昱珩为了在宛州跟胡人决一死战,把大部分精兵都调走了,只在各地留下一些新兵或老弱残兵。

干阳这边还算好一些,毕竟是门户大城之一,真正能战之兵也有三万人左右,其他六万人则全是新兵。

原本凭这九万多守兵,假如双方都是大魏军队的话,就算有两三倍左右的敌人攻城,也能稳守下来。

但对手可是胡人啊,横行天下的胡人。

如果胡人这么容易对付的话,当初西南和南方两块这么大的地盘就不会被胡人轻易拿下了,更不会被逼到如今这个境地。

民间更是盛传胡人喜欢生吃人肉的传闻,这更加深了胡人的可怕。

匆匆赶来的干阳指挥使牧承荫在城头看清楚胡人的大军后,也不禁下意识地一抖,紧接着全身发凉。

光是粗略一算,这些胡人足有十二、三万人之多,而且从那彪悍的军容来看,全是经验丰富的精兵老兵。

反观己方这边,却有大半是未经战事的新兵,这仗可怎么打啊?

一旦干阳城失守,胡人就可大举进犯新京,其路程甚至比宛州更近一些。

由此可见,宛州城那边的胡人只是佯攻,并非真的要打那里。

趁着大部分精兵被拖在宛州的时候,攻打兵力相对薄弱的干阳才是胡人真正的目的。

这步棋实在是太狠了。

这种声东击西的高明战术真的是胡人自己想出来的吗?

但事已到此,不打也得打了,总不能真的向胡人开城投降。

牧承荫身为干阳指挥使,正三品的地方大员,家人全在新京。

如果他真的降了胡人,那他牧家就真的会被抄家灭族。

因此他就算战死,也不能向胡人投降。

如今唯一的办法,就是拼死守城的同时,等援军到来。

只有这样做,才有一丝生机。

想清楚以后,牧承荫立刻派出多名信使骑快马从其他城门出去报信。

尤其是宛州城那边,牧承荫再是派出了三名信使错开奔走,唯恐路上有失。

如今大部分精兵都在宛州,因此从那边过来的援军能不能及时赶到,才是这场大战的关键所在。

在派出信使的同时,牧承荫开始积极备战。

他不仅把能用的士兵全部用上,还从城中百姓那里召集了三万多青壮作为力夫,协助士兵守城。

就在牧承荫与他的部下拼命备战之时,远道而来的胡人倒是不紧不慢地开始安营扎寨,一副准备慢慢打的样子。

看到胡人并没有马上开始攻城,牧承荫多少还是松了口气,这表示他们至少多了半天一夜的时间可以通风报信。

至于胡人会不会在晚上偷袭,这点牧承荫倒不太担心。

因为在夜晚视野不清的情况下,反而对擅长射箭的胡人影响较大。

尤其是胡人从这么远的地方赶来,总要好好休整一番才能打仗。

也就是说,真正的大战将会在明天开启。

为了迎接这场大战,牧承荫下令全军提前做饭,除了负责守夜的士兵以外,其余人等一吃完饭就赶紧休息,以便养精蓄锐好好应战。

当然,所有人在睡觉的时候要和衣而睡,兵器也要放在身边,方便一起身就能作战,以免敌人来袭时手忙脚乱。

这一晚,很多士兵躺在床上一直拖到很久才睡得着,尤其是那些刚入伍没多久的新兵,更是碾转难眠。

死亡的阴影几乎笼罩在每一个人头上,在这种情况下,又有谁能够安心大睡。

深夜时分,一个人影鬼鬼崇崇地来到厨房。

那人不是别人,正是那位自称林仓县卫所经历的阮大中。

在军营里,像存放物资兵器的库房就不用说了,自然看守严密。

就连厨房这种地方也是要有人看守,以免被人下毒,据说这条规定还是魏太祖起兵的时候就定下来的。

但自大魏立国这二百多年来,却从未发生过厨房遭人下毒这种事,因此这条规矩慢慢地就变成了一种形式。

虽然军中仍旧会遵守这条规矩,但只会派个小兵在夜晚的时候坐在厨房门口看守就当是应付过去了。

此时已经是寅时,负责看守的小兵早就趴在椅子上睡着了,鼾声大作。

阮大中悄悄从窗口爬进去,接着在月光的映照下摸到水缸那边,然后把一大包灰白色的粉末逐一洒在几个装满水的大水缸里。

这些粉末入水后,水质随即变得有些浑浊。但因为水缸里的水太多,经稀惜后如果不仔细看的话还真看不出来的。

在做完这一切后,阮大中悄悄从窗口离开,重新返回自己的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