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可惜,在如此乱局,自谋私利的人太多了。
起到坏影响的,当属益州牧刘焉了。
当年,州牧制度,就是刘焉提起的。
甚至于,刘焉还自己选择了益州天府之国,作为他的地盘。
如今,刘焉和益州,基本上已经脱离了朝廷的控制,就差在益州直接自立为王了。
而且,洛阳之乱时,刘焉的儿子刘瑁,不顾陛下的安危,不顾洛阳百姓的生死,就那么明目张胆地,带着西园军离开洛阳,回益州去了。
这样公然无视朝廷,无视陛下的做法,无疑让皇室的威严,遭受了严重的打击。
同时,刘辨这段时间的消沉,对于益州的不作为,也让世家大臣们,看到了割据地盘的希望。
正因为刘焉起了极坏的影响,交州士燮开始全面掌控交州,利用交州远离中原的优势,几乎将整个交州控制在士家的手中。
士家已经几乎成了交州的土皇帝,并且开始中断了向朝廷缴税纳贡的任务。
荆州刘表,虽然是汉室宗亲,但也都忘了朝廷的存在,几乎将荆州,都当成了自己的基业。
在先帝刘宏在位的后期,刘表也逐渐脱离了朝廷的控制,成了割据一方的诸侯。
青州的田楷,豫州的孔岫,扬州陈温,翼州韩馥,徐州陶谦,一个个的自诩爱国忠君,却也在私底下动作不断,将这些地区都掌控在自己的手下,为各自的家族效力,都忘了朝廷的存在了。
并州的丁原自是不必提,原本就是野心勃勃之辈,忙着扩充记住的军备都来不及,哪里会想到给朝廷缴税纳贡?
现在,董卓掌握了朝权,更是将各种政策向河东倾斜,用朝廷来反哺自己的势力了。
只有凉州的马腾和幽州的刘虞,兖州的刘岱,尚且忠心,没有忘记朝廷,每年都有将税款贡品缴纳足额。
只是,除了兖州,幽凉这两个州又是偏僻苦寒之地,就算足额缴税,又能够有多少?
这些,完全维持不了朝廷每年的开销。
这样,在先帝晚年的时候起,各州已经明显脱离了朝廷的控制,被各个世家或轻或重地掌控起来,成了世家的地盘。
这下旨,可是为世家积聚了大量的财富,更是滋长了不少世家的野心,开始将这些地盘当成了自己家族崛起的基业。
因为这些原因,在洛阳的世家,看到掌控河东的董卓实力增长迅速,甚至能够趁机掌控住朝廷的大权,连陛下都得听从他的话。
这样的现象,让这些本就不安的大臣们都有了想法,并且很多已经付诸实践,加剧了汉末的危机。
同样在洛阳很不安分的,还有一个刘协。
当看到董卓掌握权力之后,刘协直接示好董卓,并且承诺,只要董卓废黜刘辨,让他登基上位,董卓将会得到无比的尊荣。
刘协愿意尊董卓为相国,位列三公之上,掌控朝堂大权。
同时,刘协也将会认董卓为相父,让董卓享有各种特权,包括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只有大将军刘晟这样战功卓著的功臣才享有的权利。
刘协的这一切承诺,直接打动了董卓。
而这段时间世家的捧杀政策,也让董卓飘飘然起来,失去了原有的谨慎,让董卓开始忘记了刘晟的强大实力,无视刘晟的警告,真的起了废帝另立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