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路魏国将军心想这一次要是再被挡在太原城下,可不能再说什么选路的问题了。
他道:“再打的不好只能怪我这个统帅统兵无方。”
“将军言重了,本来西路就更难打些,这是事实。咱们是盟军,咱们是利益共同的,希望将军不要把我当做外人,你打赢也就是我打赢,你吃败仗也就是我梁国吃了败仗。”
“将军说的好,希望您真是这么想的。”
...
秋收结束后,梁魏军在边境集结。这次,他们没有如上次那般偷偷摸摸,而是正大光明的集结部队。用了三天时间,部队集结完毕。
等于是给了宋国足足三天的应对时间。双方统帅这次也没有过多争路线,东路军还是梁国为首,梁国统帅当然不会说要不换我去西路?这是在蔑视西路魏军统帅。西路军魏军统帅更不会要求改去东路,这不是自己承认打不下西路嘛。
所以反倒不像第一次那样,双方争来争去。
一切照旧。
梁军为主的东路军,魏军为主的西路军。还是两路军的比赛,还是两位统帅的较量。
先到汴京城下的先拔一筹,先攻破汴京城的,自然谁都无话可说。
只是,这一次,他们都没有太大信心能够再如第一次那样打到汴京城下。
已经过去了半年之久。
吃一堑长一智的宋国必然会在军事上有所准备,同时,上一次的一连串失败肯定也让宋国发现到自己的很多不足和弱点。他们必定会在这半年内尽可能查漏补缺。
一个人再混账,被揍了一顿后也会想到要注意,不然明天还会被揍一顿。
因此,可能梁魏朝堂上的帝王臣子们都对这第二场战争抱有很大的期望,甚至会想或许能一举把宋国吞并。但梁魏的两位大将军的想法却很现实。
最好的结果就是两路军打到汴京城下,然后再次谈判一番,然后带着大量赔偿财物再次离开。
这是最好的结果,也是最理想的结果。
不过客观来讲,这种可能性并不大。两位主帅心照不宣的是,最可能的结果就是在打到距离汴京城四五百里的地方被拦住了。这时候他们虽然没有到达汴京城下进行城下之盟,但在黄河边上也能让宋国君臣心悸然后答应赔款。
但预料归预料,他们当然还是会尽全力去打,目的还是要以灭掉宋国为目的。
正所谓取乎其上得乎其中。
---
大军在北军大营所在的扶风城外的梁国边城聚集。
当梁国边城城门大开时,北军也早已准备完毕,至少在北军高层几位将领看来,他们已经做了他们能做的最完美的准备。
三位陛下派下来的副将在会议上斩钉截铁,这次我们一定要把他们挡在国境之外。但另外两位老副将却在心中连连叹息摇头。
当然能把敌人挡在国境之外是最好不过,但现在以他们的实力是做不到的。
两位副将尽自己最大努力,争取到了用北军一半军力在扶风城后布置了七层守城体系。
所谓七层。
其实也就是在必经之路的要塞上布置军队。
所谓层层叠叠。简言之,就是这层被冲破了,走不了多久又会有下一层。一连七层。
其目的在于以北军将士之一营一营兵卒的决心和性命,来挡住敌人的进军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