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弟弟知道。”酒馆老板转身出去,不一会又拿了两提溜啤酒进来,身后跟着的服务员托盘里是几样下酒小菜。
“陈哥,有事就招呼一声。我保证没人过来打扰。”
卡包里就剩下陈立志和姜奂,陈立志用筷子熟练地起开了一瓶啤酒,给自己倒上。他看了看姜奂问:“你喝酒吗?”
“我……”
“你别喝了,你工作呢,喝酒影响工作。”还没等姜奂回答,陈立志直接给姜奂回答了。
姜奂本身也没想喝,听陈立志这么一说,心里落了地,耐心地就着柠檬水,等着一口一口喝起小啤酒的陈立志说故事。
故事这个东西半真半假,掺杂着讲述者的自身情感,期望,想象。姜奂自己知道,无论他将一个人采访得多么透彻,那个人讲述的口吻多么真实,这都不是事情的本质,也无法证明一个人的美丑善恶。但什么又是本质?这件事太复杂与玄妙,姜奂自认自己弄不懂,看不透。
他对陈立志的故事有期待,也有超越本质的幻想。他或许是个有背景的社会大佬,开出租体验生活,或许是个卧底警察,这酒馆老板曾经受过他的恩惠。他此时对面前喝着小酒的陈立志,想了很多很多,他对他将要讲的故事充满好奇。
“我是吃百家饭长大的。”陈立志喝了一会酒后,说了这么一句话。
窗外灰沉沉的天空里,飘飘悠悠地,有一架UFO悄然飞过。
全神贯注地在听故事的姜奂,第一个反应是,陈立志小时候可能是个小叫花子。
陈立志接着又说了一句:“和要饭的差不多,不过能比他们好一点,我有地方住,还有一个哥一个姐,还有个没让我们饿死的爹。”
“嗯……”姜奂点头应和着,他觉得陈立志有自己的思路,他不用发问。
陈立志确实有自己的思路,喝了一杯酒后,他又开始继续说:“那时候的社会一个政策接一个政策,我哥和我姐先后下放到农村,那时候不正是知情下乡的时代么。这两个人,一个嫁在了那边,一个死在了那边。”说到这里,陈立志叹了口气。
“你们小年轻,对那个时代不了解。”陈立志苦笑了一下,将酒杯里的啤酒一饮而进,他说:“那些知青们,把最好的时候都留给了农村。我哥下乡的时候17岁,他学习特别好,想考大学,研究农业,为祖国建设做贡献。可是命不好,去了农村,天天干重活,还吃不饱,最后背一个180斤的麻袋,被麻袋压在身下,就再也没起来。”
“我姐在农村结婚了,后来又出了回城的政策,知青申请就能回城,可她在农村已经有了丈夫有了孩子,她舍不得,也就留在了农村,没回来。有的知青为了回城,与农村的妻子离婚,回城后又结婚。可就算他们回来,也因为没有文化,只能当个普通工人。我那天看见一个词,叫‘被时代抛弃的人’,我觉得这些我哥我姐他们是‘被这个社会抛弃的一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