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七喜中文 > 忙碌的女人 > 第二十二章 圆圆的身世

第二十二章 圆圆的身世

两千零二年的八月份,这将是村子里上完小学的女孩们最后一个暑假,秋天来临时她们将坐上一辆机动三轮到镇上转车跟着拥挤不堪的大巴漂泊至江南,开始村子历史上真正意义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外出打工活动。也就是这一年,村子里的男人和女人兴奋地从庄稼地里拔出根深蒂固的棉花棵子,堆满写着“少生优生,幸福一生。晚生晚育,优生优育”宣传语的墙边,把由守财引育而来的留兰香根茎洒在翻耕后泥土松软的土地上。

也就是在桃溪村的人们为种植新庄稼而忙活的一个八月份的中午,全村的人终于知道了那个被运营捡回来的女婴的身世。

运营的心里蒙着一层阴云,他预感着会有一场无名的雨将要落下来。

圆圆渐渐长大,她瘦削的身材,长长的瓜子脸,还有她那白皙细致的皮肤宣召着她自己的遥远家族的烙印,同时也表明着她与这个家,甚至是这个村子的格格不入。她不属于这里,她属于那个自己记忆里几乎忘却的陌生的远方。运营夫妻二人不敢让圆圆走远,日夜担忧着她的离开。白天很少让女儿出门,黄昏来临就大门紧闭,基本上不让女儿和村子里过路的陌生人接触。卖豆腐脑、卖醋卖酱油的扁担,卖香油的老汉,炸爆米花的中年,圆圆美丽的眼睛只能从细窄的门缝里偷偷窥看这些村子里司空见惯的商贩。他们自从圆圆五岁后就不再去集市,需要什么都是让二弟运启代捎。

其实事情的败露还是要从三年前一对下乡卖水煎包的中年夫妻讲起。

他们开着一辆蓝色大篷车,绕过无数的弯路,辗转十几个胡同才找到这个小村庄的中心位置。他们激情十足,风风火火地搭灶台,和面粉,生火烧水。感叹着这个陌生的小村庄的胡同之多。一个爱开玩笑的女人告诉她们,十几年前有个卖大米的老头,赶着毛驴在这个村子里慢悠悠地绕了一天,直到太阳下山也没有绕出去,最后不得不放下自己的倔强和尊严开口问路才走出这个人口不足百人的小地方。

外来的女人做水煎包非常快,以至于村子里包饺子最快的运粮的妻子也感叹着:“这个娘们包饺子就像是摘棉花,毒得很”。手快也就算了,人特别精明,她在手中皮包饺子馅的情况下可以和任何人交谈并不费力的抓住别人说话的重点,准确地随着说话人的意思接茬。烧锅的男人脚很大,嘴皮宽阔,却很少说话,任劳任怨地弓着腰添柴。

被油水长期浸染的黑色铁质平锅里浇上透明的油,灵巧的手指捏好的胖嘟嘟的白面煎包铺在油上,嗞嗞声中香气四溢。这是面粉独有的熟悉香气,是肉香无可比拟的纯正的味道。待到底部包子皮出现金黄色的硬壳,浇一层面糊水,然后又是一层黄橙橙的豆油油,最后浇上芝麻榨出的香油,盖上铁皮锅盖再蒸上三分钟。当他再揭开宽大的锅盖时,香气充塞进村子里的各个角落。不要说孩子,就是吃了半辈子柴米油盐的大人也禁不住吞咽着口水,嘴馋的孩子想要回家喊妈妈,却发现自己的脚还在原地,眼睛和鼻子对着诱人的包子,像是和《希腊神话》里的蛇妖美杜莎对视了一眼,石化了。有的大人被馋嘴孩子缠不过,用葫芦瓢盛上一瓢家里为数不多的小麦换上七八个煎饺,其实他们也是被香气勾出了馋虫。七八个煎饺混着一碗索然无味的面条,吃起来特别下饭。

这对暂时落脚的人带来远方的消息,他们这样跑江湖的不仅是手艺人,还兼职着类似于荷马时期的游唱歌手,传递着新鲜动人的故事。打包子的女人向村子里说着很多从别处听来的奇闻异事,生死离合。女人们张着嘴巴,眼睛露出闪闪发光的好奇心。

当一个人在一个地方困得久了,就会渴望听一听远方的事情,甚至想到外面看看自己所未知的世界,即使到老时怀念家乡,满是愧疚地回到念念不忘的故乡也不后悔。天真的人们总是容易在生动的故事中上当受骗。

运营快要八十的母亲当时还健在,家里只有一个年近二十的哑巴儿子。她家就在村子北面,距离村子中心不远。可能是年纪大了,心里软,重男轻女一辈子的这个封建思想中活过来的女人买了几个包子让运仓的儿子给圆圆送去。尽管这样的事情看起来十分自然,但运启的妻子还是向婆婆使了眼色,提醒她还有外人在。但这样欲盖弥彰的举动还是被心直口快的运仓的妻子捅破了。人们和陌生人建立信任关系的速度有时是很惊人的,有时只需要一个彼此心领神会的别人家的故事。既然听了这个外来女人那么多的事,作为对异乡人满载的故事的报偿,她义不容辞的说起了关于那个捡来的婴儿,那段几乎要被时间的灰尘掩埋的过往。

或许祸端就从这时种下了。一转眼三年过去了,运营扛起锄头准备到长出留兰香幼苗的地里锄草,刚走到地头夏日的槐树荫下,一个人又掉头回家,这个反常的举动让身后的妻子很惊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