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象尊卑分左右。
玄奘法师大有缘,
现前此物堪承受。
浑如极乐活罗汉,
赛过西方真觉秀。
锡杖叮嘴斗九环,
毗卢帽映多丰厚。
诚为佛子不虚传,
胜似菩提无诈谬。”
唐太宗李世民和文武百官,在场众人解是为唐三藏的风采大声狂赞。
唐太宗李世民喜之不胜,即着法师穿了袈装,持了宝杖,又赐两队仪从,着多官送出朝门,教他上大街行道,往寺里去,就如中状元夸官的一般。
唐三藏却拜谢唐太宗李世民皇恩,在长安大街上,烈烈轰轰,摇摇摆摆。你看那长安城里,行商坐贾、公子王孙墨客文人、大男小女,无不争看夸奖。
俱道:“唐三藏,真是个活罗汉下降,活菩萨临凡!”
唐三藏再次回到净土寺里,僧人下榻来迎。见他披此袈裟,执此锡杖,都道是地藏王来了,各各归依,侍于左右。
《西游记》是这样描写唐太宗为玄奘送行的:太宗先是送了玄奘一件锦蝠异宝袈裟,一条九环锡杖,又和他结拜为兄弟。玄奘感谢不尽,便表衷心道:“我这一去,定要竭尽全力,直至西天大雷音寺,如不到西天极乐世界,不得真经,即死也不敢回国,永堕沉沦地狱。”唐三藏边说边在,如来佛祖佛像前拈香立誓。
唐三藏到了出行那日,唐太宗李世民又送了唐三藏一个紫金钵盂,作为途中化斋用,并以取经为意为玄奘赐号“三藏”,又赐酒一杯。
“三藏不敢不受。接了酒,方待要饮,只见唐太宗李世民低头,将御指拾一撮尘土,弹入酒中。
唐三藏不解其意,太宗笑道:‘御弟呵,这一去,到西天,几时可回?’三藏道:‘只在三年,径回上国。’
太宗道:‘日久年深,山遥路远,御弟可进此酒:宁恋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三藏方悟捻土之意,复谢恩饮尽,辞谢出关而去。”
作为一代明君,唐太宗李世民的很有领导艺术,《西游记》对他的描写也体现出这一点。
唐太宗李世民西天取经,路途遥远,一路艰难险阻,更有无数不可预测的未知事件。天高皇帝远,一切靠自觉。所以,唐太宗采取的办法是:让玄奘明确目标。
唐太宗所做的一切,无一不是在强调:取经是你的重任,你一定要完成这个任务。不论是困难还是诱惑都不该成为取经的阻碍。
西游记中记载的事实,证明唐太宗的努力没有白费。
唐三藏西游取经,十四年餐风露宿,当妖魔横行、生死攸关之际,不是没有打过退堂鼓的时候,但是一想起唐王结拜之谊,赠酒之意,殷殷期盼之情,那取经之决心,便愈加坚固了。
这就是唐太宗的领导魅力。试想,如果唐太宗李世民只是简单地下令:“玄奘,给你一个任务,去西天取回真经,为期三年。回唐朝之时,朕定当重重有赏……”等等废话。
那这个取经小队领导人唐三藏,能否带领取经小队伍,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到达西天,就算取经回来了,理不理唐太宗李世民,还真是个未知之数。
至于唐太宗李世民为什么,这么厚待于唐三藏,一切都是幕后黑手的安排,至于黑手是谁。
那可以说是,和尚头长虱子——明摆着的事情。
现在的情况不管怎么样,反正唐三藏是走上了西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