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画框高两尺多,宽一尺半,余耀瞅着,像是个老框。
“诸位都是行家,我就不多说了,先看。”黄永逸抬手将画面朝上,平放到了茶几上。
余耀一看,怪不得连黄永逸也吃不准。因为严格来说,这并不是一幅国画,而是融合了中西画法的一幅作品。
画面中央,山石上有两只锦鸡,色彩浓烈鲜明,周围则是花枝招展,花团锦簇,其间还点缀有青草碧丝,蝴蝶翩翩。
画面一角落着款儿:锦绣报春图,臣郎世宁恭绘。下面还有两方小印,白文是“臣朗”,朱文是“世宁”。
这印其实有点儿别扭,哪有这么拆的?“臣郎世宁”应该弄一方印上。哪怕你一方是个“臣”,另一方是个“郎世宁”也行。
但实际就是这样,这两方印都是正常可考的。郎世宁是个外国人,兴许思维有点儿特殊。
“郎世宁的画儿?”濮杰忍不住开了口。
不要说他们了,就是圈外人,大体也都知道郎世宁的名头。
他是个拿了大清国“绿卡”的意大利人,二十来岁就来到京城传教,后来入皇宫进了如意馆。如意馆在康熙朝的时候,主要是研究和陈列西方科技成果,到了乾隆朝,就成了造办处的一个作坊了。
郎世宁在清朝皇宫里一待就是五十多年,历经康雍乾清三代,最后是死在京城葬在京城的。
外来的和尚会念经,这个外国人在宫廷画师里的名头,比很多华夏人都大;他懂西洋画,又学了国画,所以探索出了一条西画中用的路子,创造了一种新的画法,号称“郎世宁新体画”。
看了这幅画,老周不由眉头一皱。
因为,郎世宁虽然是个宫廷画师,作品不少,但流入民间的却寥寥无几。除了故宫的藏品,也基本都在世界各地的大博物馆才有。
而曾经出现在拍卖会上的郎世宁的几幅画作,基本没有低于千万的。而那幅著名的《圆明园行乐图》,在近二十年前,就拍出了过亿的天价,当时结结实实震撼了一把收藏界。
老周不由看了一眼余耀。
余耀捏了捏下巴,“黄老板,这框不是原框吧?”
黄永逸点点头,“确实不是,这画儿我得手的时候,原裱残了,而且很厉害,基本就剩画心了,我就找人修了修边。这画框呢,以前收来的,我看是个老东西,大小又合适,画和框一配,还挺好看。”
“这是个绢本,又兼带西洋画细腻的画法······”余耀沉吟,“能拆开让我看看绢本的背面么?”
“这有什么不行的?”黄永逸说着,就把画框拿了起来,小心启开背板四周的小卡头,随后把背板拿了下来。
余耀随后便开始看画的背面。老周凑上来,“你这看得够细的!”
“嗯,这画是得仔细看。”余耀应了一句,“绢是老绢,不是做旧沉色。”
黄永逸在一旁说道,“没错,这个我也研究过。”
“好了,背面不用看了。”余耀呼出一口气,离开桌边,略略沉思之后,“黄老板,你觉得颜料如何?”
黄永逸应道:“我看是老颜料,应该没问题,就是似乎有点儿过于平整,没有丝毫剥落。不过,要是保护得当,不过三百年,也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