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七喜中文 > 大辽之挥洒风采 > 耶律对韩非佩服,帝王之人的可怕

耶律对韩非佩服,帝王之人的可怕

既然如此,那么君主虽有君主的名称,而实际上只能依托于私家势力。

因此我说:亡国的朝廷无尊君治国之人。朝廷无尊君治国之人,不是说朝中的臣子减少了,。

私家对敌力于互相增加更多的财富,却不努力使国家富厚;大臣们致力于互相抬高地位,却不努力尊重国君;小臣们用俸禄供养私友,不把自己的职位当回事。

之所以成这种情况,是因为国君不按国法办事,而听任臣下随便用事。

为此,贤明的君主以法则来选择人才,而不仅凭一己之好恶;以法度来衡量功劳大小,而不仅凭主观臆断。

这样有才能失才不致于被子埋没,无能的人也无从掩饰,徒有虚名的人不一定能被侥幸地进用,蒙受非难的人不一定被冤枉遭到排斥。

那么,国君对臣下的是非功罪都能清清楚楚,国家就容易治理,所以说,君主治国尊定以法度衡量一切就可以了。

韩非御术方面的七术和六微法,是其帝王术的操作要点。韩非说:君主用来控制统御臣一的方法有七种,君主需要明察的隐秘情况有六种。

所谓七术就是七种御下的方法:一是从各人方面参验、观察;二是必须惩罚以显示君主的威严;三是对尽国效忠的人一定兑现奖赏;四是逐一听取意见,督促他们行动;五是发出可疑的诏令,诡诈地驱使臣子;六是掌握了事实反而询问臣子;七是故意说反话,做逆理的事情来刺探臣子,这七种方法是君主所需要使用的御制之术。

所谓六微就是六种隐藏微妙的情况:一是君主把权势供给臣下;二是君臣利益不同而臣下供用外力谋私;三是臣下假托类似的事蒙骗君主;四是君臣利害关系彼此相反;五是等级名分上下混乱导致内部争权夺利;六是敌国设谋按他们的意图任免大臣。

七术之一参观。君主观察言行与听取意见不反复参照验证就无法了解真正情况听信某一个就会被臣子蒙蔽。

让权力相当的双方臣子参政为敌。七术之二必罚。君主太仁慈,法制就建立不起来;君主威严不足,臣下就会侵犯君主。

因此刑罚不坚决执行,法律命令就不能推行。七术之三赏誉。赏赐和荣誉轻而又不兑现,臣子就不会为为君主尽力,赏赐和荣誉重而又守信用,臣子就会为君主卖命。

(人人都见利之所在,无真正意义上的勇士和忠诚)七术之四一听。君主一一听取意见,愚蠢和聪明就不会纷乱;善于督责臣子,臣子的优劣就不会混杂不清。

此为兼听则明,偏听则暗道理。七术之五诡使。君主多次召见人臣,久待身边而不作用他们,别人会以为他接受了君主的特别旨意,奸邪的人就会像鹿受惊而逃走。

派别人去查问其它的事情,臣下就不敢谋私利。七术之六挟智。掌握了已经知道的事去问臣下,那么不知道的事也就知道了;深入地了解一件事,许多隐藏不明的事都会变得清楚明白。

七术之七倒言。用说倒话做反事来试探怀疑不决的事,奸邪的情况就可以了解到。

六微之一权借。君主的权势不能借给别人。君主失去一份权势,臣下就把它作为百倍的权势利用。

所以臣下能凭借君主的权势,力量就强大;力量强大,朝廷内外就被他利用;朝廷内外被他利用,那么君主就会被他蒙蔽。

六微之二利异。君主和大臣的利益不同,所以大臣没有谁忠诚,大臣的利益得到了,君主的利益却丢失了。

因此奸臣召敌国的军队除掉国内的对手,提出外交上的事来迷惑君主,如果能获取私人的利益,就不顾及国家的祸患。

六微之三似类。臣下假托类似的事来蒙蔽君主,这就是君主的诛罚不当,大臣能够谋取私利的原因。

六微之四有反。事情发生了,如果有益处,君主就应当主持它;如果有害处,一定要从反面来考察它。

所以英明的君主考虑事情,对国家有害,就察言观色看谁在其中得利,臣子受害就要考察他的对立面。

六微之五参疑。被人们争夺的权势地位,是祸乱和的根源,因此英明的君主对此十分慎重。

六微之六废置。敌国努力追求的事,在于使人观察错乱办事不当;君主不仔细考察,就会按敌国的意图任免大臣。

施用计谋的话就用庙攻。韩非帝王术其它方面的观点与内容。――韩非认为,贤明的君主听人说话,不能只赞赏说话人的口才,观察一个人的行为,不能以他的迂阔为贤能,要善于听取逆耳之言。

――怀着依赖别人的想法办事就会责怪埋怨,抱着靠自己办事的态度,那么事情就能成功。

――能得利的地方,百姓都归向那里,能扬名的事情,士人都为它牺牲生命。

因此对不合法度的功劳却给予赏赐,那么君主就不能从臣下那里得利,对不合法度的名声却予以称赞,士人就会互相鼓励去追求名声,名利就不能保留在君主手中。

――《诗经》说:君主不以身作则,百姓就不会相信。有了小信用,才可以建立大信用,所以英明的君主靠守信用积累声望。

赏赐不守信用,禁令就不能推行。――原本要禁止的,反让其得到好处,原本要让其得利的,反而加以禁止,那样即使是神人也行不通。

称赞应当叛罪的人,诋毁应当奖赏的人,即使是唐尧禹舜也不能治理好国家。

造了门而不让人进去,给予利而不使人进取,这是祸乱产生的原因。――臣下的行为谦卑节俭,爵位就不足以表示奖赏,尊宠表彰没有节度,臣下就会侵逼君主。

――公室地位下降,就忌讳讲真话,谋私利的行为盛行,就很少有人为国立功。

――君主的权势都不能教化的臣子,就把他除掉。――君主是利与害的箭靶,要射这个靶的人总是很多,所以君主是众人共同对付的目标。

君主的好恶表现出来了,臣下就有了凭借,君主就会被迷惑了,君主把臣下的言语讲出去,那么奸臣不馗道,真正的有识之人就难以进言,这样,君主就不英明了。

――法、术不能推行,是有原因的,概言之就是自己周边有小人、有恶人。

――对奖赏、称赞都不能勉励他的人,处罚、毁谤都不能使他害怕的人,把奖赏、称赞、处罚毁谤四种方法都加到身上也不能改变的人,就要除掉他。

――善于掌握权势的人,应及早断绝做坏事的萌芽。――申不害说:君主表现出他的明察,臣下就会注意防备他;如果君主不表现出来,臣下就会感到迷惑他。

君主的智慧表现出来,臣子就会美化他,君主的愚蠢表现出来,臣子就会蒙蔽他,君主表现出没有追求,臣下就会窥测他,君主表现出没有欲望,臣子就会引诱他。

所以说:我的心思无法被人臣知道,只要用诚实的态度来对待我,就算是知道了我的心思。

――君臣共掌赏罚大权,法令就不能推行,因为恩泽与威势分散了。――国家的安定强大是由于按法制办事获得的,衰弱动乱是由于曲从私利而招致的,君主明白这们道理,应会公正地实施赏罚而不赞成对臣下讲仁慈。

爵位俸禄产生于建功,惩罚诛杀产生于犯罪,臣子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会尽力拚命立功而不讲效忠君主个人。

君主深刻理解不必讲仁慈,臣子深刻理解不必讲私忠,那么就可以称王于天下了。

――明智的君主,借鉴外国的经验,然而借鉴国外的事情不适当还是不能成功。

――君主,是坚守法度,责求臣下完成职责来建立功业的人。只听说官吏混乱而仍有独善其身的民众,没有听说民众作乱而仍有按法度治国的官吏,所以英明的君主重视治理官吏而不是把力量放在民众。

――顺应事理,不用劳累就会成功。作为皇帝不太喜欢聪明人耶律隆续很喜欢读韩非子,所以他很会掌控手下的心里,此刻的耶律休哥因为自己的本身不聪明,所以他很会欣赏这样得人是最为不错。

古往今来但凡聪明人死的早,就像是秦朝的李斯吕不韦这样的人物才会死的早,萧天佐也是因为听过这样的东西才会如此这样呢?

这也可以说明皇帝比之前的还要可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