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第33章 研究

目前他刚进了S大医学院的研究所,平时没事就到夏家来帮帮忙,算起来还比夏以沫大半岁,今天听到三小姐和陆念琛打电话的语气,怎么着都觉得是陷进去了。

而且他还觉得,那个差点做了夏家三姑爷的男人,好像不会那么轻易就算了的。

说起手段啥的,他们三小姐外强中干,哪里是人家的对手?

一路无话,夏以沫小憩了会儿就睁开了眼睛,没精神的靠在车窗边看外面的路景。

眼看就要到苏镇,时间也将近早晨六点半,陈家宝犹豫了下,小心翼翼的开口道,“三小姐,以后不要再理小陆先生了,他……不好!”

夏以沫闻言稍微坐起来了一些,诧异的通过后视镜和他对望了眼,眸色里有些莫名,但很快反映过来,连她平时都会忽略的人也在担心她了。

陈家宝可以说是和她一起长大的,是个少说话多做事的务实派,而且他在夏家那么多年,这是第一次对陆念琛做夏家姑爷的事表态。

他说陆念琛不好,与为人处事无关,而是以一个男人的角度为出发点。

就婚姻来说,陆念琛和夏以沫并不适合。

现在这个结果,也许挺好的,至于今后,倘若夏三小姐不再与那位过尽千帆经验丰富的陆公子牵扯不清的话,那就更好了。

可是小睡一觉,夏以沫的心思似乎更加清晰,不由的淡淡笑了笑,无力道,“家宝啊,现在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偏陈家宝还觉得,陆念琛不会轻易就这么算了的。

偏心里什么都明白的夏以沫竟然此刻比任何时候都清楚明白,她也不想结束,甚至担心就这样结束……

你说该怎么办?

苏镇是个有近千年历史的老镇,很久以前就被归为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也是旅游的热门之选。

不过现在已是十二月底,寒冬将至,又近年底,这时候小镇上除了居民之外,很少有旅客造访。

夏以沫又在车里眯了一小觉,模模糊糊听到陈家宝轻声唤她说,“三小姐,到了。”

她睁开眼睛,先看到那朦胧水雾中的烟雨小镇。

车子顺着弯曲但平坦的山道缓缓行着,这时候他们所处的位置还在半山腰上,正好能将不远处的苏镇的景色完全收入眼中。

座座紧靠在一起的房舍,几家亮着零星的灯火,蜿蜒的河流穿插其中,而它们又都全在薄雾里若隐若现,青山绿水,静谧而柔美。

清晨七点左右,不见天色,暗暗的,静静的。

按下些许车窗,清爽的空气就从那缝隙里钻了进来,丝丝缕缕的沁凉,夏以沫的精神刚恢复了几分,又听陈家宝问,“三小姐,你饿不饿?我知道有家豆腐脑的小店,现在肯定开门了。”

“河西闹市左边那排第七家‘宋记豆腐脑’是吧?”她盯着苏镇,眼都不眨一下。

这里可是她的地盘,哪里有什么好吃的,她会不知道吗?

进了苏镇,老镇区车是开不进去的,步行十分钟,到了宋记,陈家宝坐下就吃上了,他的任务已经完成,准备填了肚子,找个小旅店睡一觉,中午再回S市去。

夏以沫不再管他,一手拖着行李箱,一手提着买的两碗豆腐脑,自己往外婆家走去。

外婆和这座小镇一样,身上有朴实的气息,她一个人守着四合院住了一辈子,一生只有宋欣萍一个女儿,在最穷的时候,把女儿卖给别人家做了丫鬟。

平时她会做些用竹子编的手工制品,到了周末就去闹市摆地摊,宋欣萍给她的钱她很少用。

她总是说,儿孙自有儿孙福,而她已经老了,孩子大了,嫁出去了,也就再没什么关系。

这话说来是挺冷情的,但是她对夏以沫极好,而从没见过父亲的宋欣萍也知道,倘若母亲没把自己卖到好人家去,指不定早就死了。

夏以沫的婚礼,外婆淡淡的说不来了,电话里用一口极浓的本地口音,温温煦煦的说,“沫沫啊,外婆是乡下人,来了给你填麻烦,不让外人笑话你,外婆就不来了呐。”

这场婚礼无疾而终,结果做孙女的连夜收拾了行礼狼狈跑来,她知道外婆永远会站在儿孙的立场为之着想,并且永远也不会将她拒之门外。

走到四合院时,那扇老旧的红色木门已经打开了,里面传来阵阵声响,夏以沫推开门走进去,就看到外婆坐在院子的一处,手里握着镰刀,耐心的把竹子劈开。

她虽然已经有八十多的高龄,身体却健朗,视力也很好,看到夏以沫的一瞬,灰色的眸中闪过一丝喜悦,继而很快恢复平静,笑着道,“回来了啊。”

所谓‘避风港湾’大抵就是这个意思吧。

昨天来苏镇的决定做得突然,当时夜了,夏家又乱成一团,谁也没想到打电话给外婆招呼一声,这会儿见到夏以沫,老人家只微有怔愣,过了倒显得与平常没什么两样,好像她与孙女每天都见面一样。

祖孙两坐在院子里的石阶上吃了豆腐脑,闲话了几句,问了宋欣萍的近况。

起先夏以沫还担心被问到婚事的话她要怎么回答,可一碗豆腐脑见底,非但外婆压根没往那方向问,半个字都没提,她心里总算放下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