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七喜中文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第九五九章 大清剿

第九五九章 大清剿

开战之前,北辽号称八十万大军。

截止目前,已经在收尾了,将俘虏的,歼灭的全算上,也就二十多万。

虽然北辽当初的号称有些浮夸,但四五十万应该是有的。

现在,朝廷的大军已经在整个燕山以南展开了清剿,可收效甚微。几乎见不到成建制的北辽队伍。

这让赵曦很不踏实。

都越过燕山了吗?

就说是耶律洪基逃的早,有可能越过燕山,可后面的那些呢?也都越过燕山了?

至今仍然没有消息说北辽的朝廷喊话游兵散勇。

大宋的骑兵出击很及时,跟北辽溃兵的时间相差无几,却发现不了北辽大部队的踪迹。

到底还是地形不熟悉呀!

不管是追击的队伍,还是拦截者,都没有上规模的战斗……也就是说,北辽在溃败逃跑时,采取了化整为零战术…~

“官家,大军虽然在清剿,但还是以州府郡县周边为主。北辽对地形的熟悉程度,要高于我朝军卒。”

“番骑队又是以党项、吐蕃为主,不识地图,很难做到绝对的无遗漏清剿。”

“若北辽真如官家所言,采用了化整为零的办法,恐怕短期内很难做到清剿。而州府郡县的治理,已经迫在眉睫了。”

“朝廷收复了燕云,就应该尽快将燕云纳入朝廷管理。更何况,此战已经算是结束了,官家的亲征也该回朝了。”

“朝廷尽快遴选官员,将剿匪事宜交于地方安靖,合理布防驻军,才是朝廷如今该做的。”

战事刚结束,王安石就操心朝廷的事了。

说起来,官家和诸位内阁,已经离开汴梁少半年了。

战争在一定程度上已经结束了,该如何拟定赏功,官家也该回朝议定了。

王安石还有话没说,他是真担心赏赐不到位,而影响整个战争的收尾。

“王相,战争的结束并不是指占领城池,战争的收尾工作在整个战争中,要比打战本身更重要。”

“王相的意思朕明白,随军的内阁先查录军功吧,随时与汴梁沟通,内阁尽快拟定出犒赏方案来,让诸位将领安心……”

“对于朕而言,这场战争并未结束,或者说仅仅只是开始。后续的战事,甚至比大战本身更重要。”

有些事例没法讲明白。后世有无数所谓占领和战争结束的实例,这也是赵曦一直强调战争以消灭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的原因。

收复燕云,并不是将燕云置于长久的动荡不安中,既然收复,就是要让燕云像大宋境内一样的平和。

赵曦不想做半拉子事,也没脸接受一个半拉子的大胜。

燕云安靖,才是收复燕云战争的结束。

如今,北辽各部落势力的首领,实际猎杀的不足三成。

别说皇族和后族,就是战兵在五万以上的大部落势力,至今仍不能确定是否歼灭。

所谓的战略目标,根本就没有达到!

“着令全军,城池周边百里以内,全数交于战车兵、火枪队清剿!”

“各城池周边百里到三百里之间,由番骑队清剿,三百里以外的地区,交于辅助番骑以及招募番骑清剿。”

“同时,告知全军,朝廷随即拟定犒赏方案,在犒赏军功时,将不分军种,不分身份,一切以军功为参考。”

“对于辅助番骑和招募番骑的草场犒赏,在燕云范围内的战功,等同于随后进军草原的战功,也同样会以草场犒赏。”

“另外,昭告天下,燕云范围内的百姓,凡报告北辽各方势力大军踪迹者,朝廷将以战功赏赐,优先折算粮食和钱币!”

北辽各方势力之所以可以逃脱大宋军伍的清剿,无非是依仗整个燕云的地域广大,依仗着他们对地形的熟悉。

很好!

那朝廷就把比他们更熟悉地形的百姓利用起来……

以原本北辽的财务状况而言,大宋朝廷的犒赏会让人动心的。

用后世的话,赵曦要将那些北辽溃兵、逃兵置于汪洋的人民战争中。

王安石还想说什么,但是很明显其他阁老似乎都赞同官家的意见。所以,他就只能先看看了,毕竟对于战争,他不熟悉。

用不着等多久,各路派出去清剿的奏报,就让王安石明白了官家言之有理。

在清剿范围逐渐扩大后,清剿队伍自然就不再集中。

在中军进驻析津府第十日,接到了第一个让人很不舒心的奏报:一个五百人的清剿骑兵队,出发三日后无音讯,最后找到的却是五百具尸体。

而大宋装备的强弩、短枪,以及大宋军卒的单兵装备,一律被带走了。

“官家,大规模队伍清剿,覆盖范围有限,而小队清剿很容易再次发生此类伤亡…~”

即便是在双方的骑兵对战中,大宋也没有出现过五百番骑整队被歼灭的情形…~

关键是这样的的歼灭,导致了大宋军备的丢失外漏,这很严重。

“还是协同清剿吧!看来朕单纯考虑战车兵和骑兵的机动性有些片面了。”

“着令负责清剿的番骑队,每队出征时,必须有战车随同,不得少于每百人队一辆战车的配置!”

本来以为,以骑兵的机动性优势,可以在短时间内清剿最大范围的区域…~疏忽了。

赵曦也是着急了。

从目前情况判断,耶律洪基应该是已经逃出燕山。

对于赵曦而言,不能歼灭北辽君王,这一战还真的不能算结束。

自己还是受王安石的影响了,真的觉得离开朝堂很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