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你先生面对别人的不理解,是指他要去做官的不理解而作出的解释?是在重申他的改变!他为什么会改变?是不是?”乐歌追问道。
“也算是吧!”曾参应道:“先生在这里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好像是在表达什么?表达他的改变!他是因为学习才改变的。因此!才有了去当官的想法。不!是去给那些人当官的想法。其实!不仅仅如此,一定要给那些人当官。而是!机会难得,先生不想错过!”
“嗯!好!”乐歌应道。
“谢谢!谢谢乐伯伯!”曾参感谢道。
“继续往下读文!”
“是!乐伯伯!”曾参应道。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什么意思?”乐歌问。
曾参解读道:“先生说:学生们为什么不学习《诗》呢?学《诗》可以激发志气,可以观察天地万物及人间的盛衰与得失,可以使人懂得合群的必要,可以抒发自己的情怀。近可以用来事奉父母,远可以事奉君主;还可以多知道一些鸟兽草木的名字。”
“什么意思?怎么就扯到《诗》上面去了?”乐歌不解地问道。
曾参解释道:“先生在向我们传授学习心得,如何培养学习的兴趣。表面上!是与‘阳货篇’有些偏离、有些扯,其实不是!乐伯伯!这是承接上面一句而来的。先生因为学习而改变,他也希望别人能够通过学习而改变。所以!把这一段文字放在这里,是很合适的!乐伯伯!”
说着!曾参用征询的目光看着乐歌乐伯伯。
乐歌想了想,点了点头,说道:“好!这样很好!你编排的有道理!”
“谢谢乐伯伯!谢谢!”
“不用谢!继续往下读!”
“是!乐伯伯!”曾参应道。
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
“什么意思?”乐歌问。
曾参解读道:“先生对伯鱼(儿子孔鲤)说:你学习《周南》、《召南》了吗?一个人如果不学习《周南》、《召南》,那就像面对墙壁而站着一样?”
“什么意思?后面的比喻是什么意思?”乐歌不解地追问道。
曾参解读道:“先生认为学习《周南》、《召南》可以提高人的见识,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境界!一个人要是不学习它的话,就太可惜了。就像一个人面对着墙面站立着,是什么都看不见。你的眼前,是没有风景的!要想看见美丽的风景,你就得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乐伯伯!是这个意思!”
“哦?”乐歌点头应道:“原来是这个意思!我还以为面壁而站是在自我罚站呢!原来是眼前没有风景,眼光短浅啊!”
“是!乐伯伯!”曾参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