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粮慌

除夕之后,按照惯例杨静是要跟着村里的哥哥弟弟们一起去村中长辈家拜年的,可是今年杨静拒绝了,爸妈不在家他哪也不想去,而且今年也没有新衣裳穿,现在只有跟着姐姐们在一起,他才能感觉到温暖,看着屋外的大雪,可能是觉得冷了,杨静又把手中的用来打点滴的玻璃药瓶抱紧了几分,这些玻璃药瓶子里都是灌的开水,因为橡胶瓶盖子紧、不容易漏,所以奶奶特意拿来给他们姐弟三人取暖的。

这都九点多了,三个孩子还没有起床的迹象,奶奶又担心孩子们饿着了,只能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拿着早饭,一份份的把早餐亲自端到三个孩子的床边,耐心的看着他们吃下之后,才放心的让他们接着睡觉。

冬去春来,在老杨夫妻二人的精心呵护下,时间又过去了半年,转眼间到了夏天。这期间杨华夫妻二人还是没有回来,只是期间用梅国兴的大哥大手机打了个电话回来,由任姐传话喊来了老杨,老杨一听是杨华打回来的电话,连忙带着他们姐弟三人轮流的接过电话跟他们交流了一番。就再也没有杨华夫妻的消息了。时间一天天的飞逝着,三个孩子都放暑假了,村里的四季稻都开始收割了,自从杨华夫妻二人走后,家里的农田基本也荒废了,在老杨不辞劳苦的辛勤付出下,也只播种了一亩地的水稻,杨静姐弟三人跟着七十多岁的老杨,也总算是磕磕绊绊的把稻田收割完毕了。

望着堂屋墙边堆积的蛇皮袋,老杨顾不上辛苦了,点数核对一番之后,虽说有心理准备,可是还是忍不住重重的的叹了口气。家里可是有五张嘴吃饭,他深切的知道这些粮食缴了公粮之后,剩下的根本就维持不了多久。杨华那边情况不明,老杨也猜到了他们的不容易,所以这大半年时间绝口没有跟他们提过钱的事情,平常靠着其他子女们孝敬的钱贴补着,还能维持个温饱,可是现在这个情况确实不容乐观啊。老杨在堂屋来回的踱着步子思索着法子。俗话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经历过战乱年代过来的老杨,深知饿肚子的凄惨,新中国都成立了这么多年了,他绝对不允许这种事情再发生在自己的孙子孙女身上。思索良久之后,老杨轻声的感叹道:“跟填饱肚子比起来,脸面这玩意儿微不足道了吧。”,感叹一番之后,老杨像是泄了气的皮球一样,一个人落寞的坐在大门槛儿上,斜靠着大门,点燃了手中的香烟,呆呆的望着远方,任凭夕阳的余晖打在了自己的身上,仿佛一尊雕像一样一动不动的。

转眼间又过了几天,这几天里,老杨有事没事就往村里的田间跑,仿佛再等待着什么似的。终于,老杨行动了。今天老杨的早饭时间比平常提前了一些,吃过早饭的老杨,拧着一个大的麻布袋,戴着他夏天干活儿的大草帽就出了门,一直忙到饭点儿了才回来跟孩子们烧火做饭,吃完中饭之后歇息了一会儿,老杨又拧起了他的大麻布袋子戴好了他的大草帽急急忙忙的出了门。一如几天,天天都是如此。老杨不同寻常的举动,吸引了暑期在家的杨静的注意力,于是他偷偷的跟着老杨,想知道爷爷这段时间都在忙些什么。这天杨静远远的跟随着老杨,一直跟踪到了田间,只见老杨拧着那大大的麻布编制袋,在别人家已经收割收获完毕之后的田间来回的穿梭行进着。时不时弯着腰捡起一束束田间残留的稻穗装进随身携带的袋子中,地毯式的搜索完一个稻田之后,老杨就会直起身子确认一遍还有没有残留的稻穗遗漏掉了,在反复确定没有之后,老杨接着就会去另一个稻田再次展开地毯式的搜素。杨静看着眼前的画面,眼泪不自觉的泉涌而出,瞬间向田间的老杨跑去,边跑边喊着:“爷爷,爷爷,我来帮您”。老杨可能太投入了,一直都没有发现远处站着的杨静,被这突如其来的喊声给吓了一跳,看着哭成泪人的孙子朝着自己跑来,赶紧迎了上去,生怕孩子给摔倒了。杨静一把抱住爷爷的大腿,大声的喊道:“爷爷,您辛苦了,我来帮您”,老杨连忙安慰道:“不辛苦,不辛苦呢,你怎么跑到这里来了”可能觉得不好意思了,老杨接着解释到:“爷爷这几天观察到这田地里还剩许多粮食没有人要,这不给糟蹋了嘛,于是于心不忍的准备拾掇回去呢,你这是怎么了,怎么看到爷爷还哭了呢。”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经过将近一年父母不在身边的日子,杨静的早熟早就不是同龄的孩子所能匹配的了,他当然知道爷爷顶着烈日在田间捡拾稻穗的目的,于是也不回答老杨,只是抢过老杨的麻袋自己扛着,然后默不吭声的在田间捡拾起别人收获剩下的稻穗。老杨被杨静的举动也弄的不知所措,于是也不再解释,继续寻找起了田间的稻穗了。爷孙二人,顶着烈日在田间穿梭着。杨静时不时偷偷瞄着烈日下的老杨,心中一阵滚烫。老杨在杨静的帮助下,效率明显的提高了,今天的收获也多了许多。两人回到家中,在院子里铺上尼龙布,把捡回来的稻穗有序码放晒干,然后敲打分离装袋。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杨静硬耍赖的跟着老杨早出晚归,终于把村里所有的稻田都给扫荡了一遍此事才算告一段落。望着堂屋这些新增的粮食,老杨的眼中也难得的多出了一丝欣慰。

话说杨静在深切体会到了爷爷的不容易之后,最近也开始行动起来了。平常跟着村里的小伙伴们拍洋画、跳皮筋儿、打玻璃球的活动基本上看不见他了。原来在偶然得知钓的龙虾可以拿到村口卖钱后,他现在一门心思的都花在了钓龙虾上,每天四五点就爬起来跟着村里的几个大哥哥一起去池塘边钓起了龙虾。老杨一开始是阻止的,后来耐不住杨静的坚持也就妥协了,杨静毕竟年纪小,所以每天收获不多,当把家里的大木盆积满之后,老杨也帮着一起领着他把龙虾卖给收虾的商家。每次卖后的钱,杨静都给了老杨,自己分文不取。老杨每每看到如此懂事的孙子,心中也是欣慰有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