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清秋提着衣服回到家门口晾衣竹竿前,将衣服一件件抖开,挂在竹竿上,脑子里一直在回放着刚才的一幕幕。
要说一个姑娘家被人无端地臭骂一顿心里会好受那是假的,只是,她不能将这种难受表现出来,因为早在她决定跟许云桦在一起的时候,就已经预料到了今天这种场面会出现。
而且,不会只有一次。
默默地想了一会儿,她就果不再多想,而是去想今天的工作计划。
目前学习告一段落了,发展事业方面提上日程,通过她前几年的努力,以及许云桦接手的一段时间为她积累了一波优质的人脉资源,为她现在大展拳脚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从孙武厂里请来指导的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带领下,土窑里不管是练制瓷泥还是陶瓷制造,都采用了当今先进的生产工艺,虽然与孙武大型陶瓷厂还有一定的距离,但跟居洲市无数小型土窑厂相比,已经是遥遥领先。
早在三月份参加镇里的展销会时,就拿到了超过十万块的订单,要想顺利在年末以前完成这批货的订单,土窑得加班加点地赶生产,运转可以说已经是超负荷。
除了展销拿到的新订单,还有老客户需要维护发展,名气打响了,订单有如雪片般飞来,这样,秦帆原有的土窑的生产规模根本无法完成任务。
秦帆土窑所在的位置还不错,有一条长年不干涸的小溪流过,四周都是农田,如果想扩大规模的话,土地有的是。
只是,这个时候农民对于土地的依赖性十分强,每家每户都视田地如生命,根本不可能出让田地给扩大土窑规模,所以,想将良田改成土窑用地的话,农民是不可能答应的。
这一点,陈清秋曾与秦帆探讨过,当时就被他否定了,因为他也一直往这方面想,根本行不通。
面对土窑的规模限制生产发展,秦帆主张将潜力不足的客户斩断,他认为只要维护好优质客户就不愁赚钱的事,劝陈清秋不要想太多。
但是陈清秋并没有停止这个想法,既然无法扩大秦帆这个土窑,那她就将目光往外看,她觉得有必要在其他地方购买或者建设另一间小型的陶瓷厂,这事必须趁大学开学前的这一段空闲时间搞定。
近半个月来,她一直骑着摩托车顶着烈日到处逛逛,看看地形位置,计算各种成本。
她开始时是想自己建一间小型的陶瓷厂,但是经过一翻视察走访,她发现自己建陶瓷厂的成本太过于高,比购买一间倒闭的小型陶瓷厂足足高两倍以上,经过再三思考,她还是决定选择后者。
近几天来,她一直在那些倒闭或濒临倒闭的小陶瓷厂之间来回比较、走访,不仅比购买的成本,日后原材料及成品运输的成本,还要想进一步扩大的可能性。
当然,她也不是救世主,在商只能言商。
考虑这些还不够,还得考虑前任老板留下来的债务,因为大部份倒闭的小厂都是经营不善,资不抵债造成的,如果她盘下来,势必会让她承下前任老板的负债,如果这笔负债过于重,那将会拖住她事业的发展脚步。
几天的反复考虑之后,她已经将目标圈定在两个可供收购的小陶瓷厂。
一间在南湾县,位置不错,陆路交通便利,负债不多,只是周围居民住宅比较多,暂时尚且可以,但随着人们环保意识加强,到时肯定需要一笔搬迁支出。
另一间就在南头镇,南头镇位置比县城的更优,水陆交通边都便利,周围资源也比丰富,负债较少,只是前任老板在转让费方面有些狮子大开口,而她认为不值那个数。
相比较之下,陈清秋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镇里这一间陶瓷厂上,前世的她就在镇里居住与做生意,对于镇里一切过往都非常熟悉,如果不是卡在让转费上,她肯定会不再犹豫就签订了转让合同。
她在想怎么来让那个老板在转让费上松一松口,整整两天,她都在思考这个问题,直到现在还没有想到办法。
等会吃完早饭,她想去孙武的陶瓷厂转转,顺便跟他提一下,听听他的意见说不定会有意外的收获。
拿定主意,陈清秋加快了晾衣服的速度,很快就将衣服晾好了,提起竹篮往大门紧走两步,一只脚踩到大门坎的时候,一个声音叫住了她。
回头一看,见是王美玲从她家屋前那条小路朝她这边急急地走来,很快走到了陈清秋面前。
陈清秋轻轻的挥动竹篮子:“二婶,您是不是有什么话要捎给小苑姐?我等会儿要回镇里!”
近一年来,王美玲处于更年期,身体毛病渐渐多了,在陈清秋的建议下,她索性当起了二老板,自己不再上山采草药,而是专门收购草药,然后再转卖给陈清秋,从中赚取差价。
可以说,赚的比以前更多了,人却更轻松了,她都很少亲自送草药,整天坐在家里做做饭,打理一下菜园,过的日子不知多舒服。
她知道一切是陈清秋给到她的,她对于陈清秋的话也十分信任,只是,每当提起陈小苑的时候,她就会不由自主地拿陈小苑与陈清秋相比,觉得陈小苑不如陈清秋时,就会暗暗对陈小苑进行“鞭策”,希望陈小苑跟上陈清秋,甚至比她强。
也就因为这一点,陈小苑十分抗拒与王美玲见面,哪怕高考后放假,只是回了一天半天,然后就以做生意赚学费为借口,一直呆在镇里,与父母之间的交流都得靠陈清秋捎话,两头传来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