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七喜中文 > 东晋小军将 > 第十一章 夏收

第十一章 夏收

五月,宴喜楼推出了自己的粽子系列。

中国吃粽子由来已久,早在春秋时期,古人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粽属于是“籺”的一种。到了晋朝,粽子已经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米中掺杂珍禽兽肉、板栗等,品种增多,粽子也是时人相互馈赠的礼品。

宴喜楼的粽子馅料新颖,搭配着红糖,软糯香甜,来酒楼里品食粽子的人络绎不绝。

刘牢之没有太关注粽子,而是忙着组织人手收割麦子。

去年冬天,刘牢之开荒后在旱地里种了四百亩冬麦,端午刚过,就要开始收割了。此时人收割麦子全靠人工,庄子里一百多个庄客,连同牢之的侍从,全部投入到夏收当中。收麦子还是刘柱主持,庄客分成了五个组,每个组负责八十亩地的收割。

新制作的镰刀锋利无比,割起麦子来省力不少,收割完的麦子直接在地头上用铡刀把麦子头铡下来,装进轻便马车里,拉到场里晒起来,剩下的麦杆就层在地里,作为庄上和工坊里做饭取暖的燃料;烧完的草木灰用来堆肥还田,是很好的钾肥。

晒干的麦头,用木锨挑到用三头牛拉着作为动力的“脱粒机”里,只听得噼里啪啦乱响,麦子就从料斗里流了出来,剩下的草头则从顶端被吹出来。脱粒机跟后世农村用的原理一样,只不过动力由电机换成了牛而已。孙乾看着料斗里流出来的麦子,笑道:“这东西虽说是笨重了些,不过确实好用,如果让庄客们用梿枷打这些麦子,还要随风扬场,这四百亩麦子要打到猴年马月去。”

“这是自然的”,刘牢之笑道,“荀子不是说过吗?‘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不过牛拉的脱粒机到底比不上电动的功率大,还有不少没有脱出来的麦子,需要用大扫帚滤出来,重新送进脱粒机。

刘顺之则指着那几头牛道:“还是小郎君有远见,先养了这么多的牛,要不然就是有了这东西,靠人也用不了!”众人齐声称是。

刘牢之笑道:“制作这些东西就是要解放人力,怎么还会用人来推?这几天天气晴好,大家加把劲,尽快把麦子打出来晒干,要不然来了雨可就麻烦了。牛要半个时辰轮换一次,不要让它们太劳累了。”

其实是刘牢之心急了。这个时候人们储存粮食,都是连壳一起存,到了要吃的时候,才取出来脱粒。

忙忙火火半个多月,总算忙完了麦收。虽然是新开垦的地,但是每块地都深翻过,加之大量使用粪肥,灌溉不缺,产量还是很可观的。统计下来,一共收入小麦两千三百石,合每亩收近七百斤(约300市斤)。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虽然这些麦子连庄客和工匠们都养不活,不过,后面还有水稻,而且是双季稻,慢慢的自足可就没什么问题了。麦子收完之后,刘牢之又种上了四百亩大豆。

收完麦子没过几天,又要准备收稻了。水稻一千二百多亩,可不似麦子这么简单了。刘牢之让刘柱找齐所有的庄客,除了酿酒和酱油的工坊,其余工匠及家属老少全部出动,准备收割水稻。四百多个人分成了四队,队长都是割麦的时候表现最出色的赵艾等几个人;另外,让宴喜楼准备人手,为收稻的人准备饭菜。

稻田的水五月底已经放干,稻田里养的鱼都集中到集鱼沟和集鱼池里,每亩田里捞取了一半的鱼,小部分送到酒楼里做菜,以及收稻人的菜,剩余大部分都用木桶腌制起来。本来稻田养鱼应该是随稻子一起收,只是这时候没有人工繁殖的鱼苗,从河里捞上来的鱼苗什么鱼都有,趁着这个时候,只留下了鲤鱼继续放养在稻田里,把鲫鱼、白条什么的都送到酒楼里了。

六月八日,晴,刘府别院水田。

一声令下,四百多人浩浩荡荡地投入到割稻的行动中。四队人马你争我赶,奋力争先,各自使出吃奶的力气割起稻来。小郎君有言在先,哪个队先收完三百亩,奖励两千个钱,外加两小坛“将军令”白酒。

水田边上,刘柱眼看着稻田以目力可见的速度被清空,不由笑道:“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就是佃客们家里自己种的田地,收割起来也没有这么快!小郎君此法确实好!”

刘牢之道:“这是自然,赏赐只是一个方面,我们安排地活特别明确,他们只要负责收割就好了。哪像自己家,收割、轧头、晒干、脱粒等等什么都要自己去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