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七喜中文 > 东晋小军将 > 第九十九章 产业巡视

第九十九章 产业巡视

从学校出来之后,刘牢之一行又到了一品汇。一品汇的京口分店离学校并不远,走路也就一盏茶的功夫,姜宁得了消息,领着人在店外相迎。

从外面看来,京口一品汇犹如鹤立鸡群,在这一代颇为显眼。里面的布局跟芜湖有些相似,进门先是食品专柜,摆着红糖麻花、粉条、腌鱼、白酒等刘家的特色食品,紧靠着的是用品专柜,摆放着肥皂、香皂、玻璃镜、铁锅、陶瓷制品及各种农具和工具等等。再往里去才是一排大书柜,里面满满地摆着一品汇书社印制的《论语》、《范东阳方》、《秋》、《说文解字》、《三字经》和《千字文》等,以及何氏书社印得《诗经》、《孝经》和《孟子》。书柜外面,有几个客人在向店里的伙计询问着什么。

刘牢之等跟随姜宁上了二楼。楼上是木制家俱和玻璃木窗,只有寥寥几个人在那里观看。

刘牢之进了会客室,在首座上坐了,又给姜宁和刘衡让座。

姜宁说道:“郎君面前,哪有我们的座位?太没有规矩了!”

刘牢之笑道:“这并非是在家里,没有外人,不必如此拘礼,快坐下吧!”

姜宁见刘牢之再三推让,只好在下首侧坐了。

刘牢之看他如此拘谨,也不多说什么,只随意地问道:“主管来京口近一年了,这边的业务开展的还算顺利吧?”

姜宁面有愧色:“我们一品汇的特色点心、白酒、酱油和腌鱼卖得都很好,晋陵、广陵、吴郡和吴兴郡等不少地方的商人从我们这里进货。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反而是比较高档的货物的像玻璃窗、红糖,在本地的销量并不高。”

刘牢之安慰道:“红糖的销售策略主要是在芜湖搞批发,晋陵地方贫瘠,用得起这些高端产品的人家也不多,所以你不用觉得愧疚。以后京口这边的产业发展起来,就会有自己的主打产品了。短短一年时间里,你能够在此站稳脚根,已经很不错了。”

姜宁见刘牢之没有怪罪,悬着的心稍稍放下了,又介绍道:“不过这边的书是卖得还是很好的。虽然大批量的进货的人不多,零星的顾客却很常见。可惜我们的书也并没有很多种。”

刘牢之点了点头,笑道:“这里毕竟是寒门精英汇聚之地,三吴之地虽然多高门,真正能够俯下子做事的人反而不多,以后国家的前途,就应在这些寒门汇聚之地。”

姜宁皱了皱眉头,没说什么。

刘牢之接着说道:“近几年我们会把儒家、法家的经典都雕版刻印出来,到时候书的品类就丰富了。你这里也要注意收集各种经典、农书、医书、史书,不计贵jiàn),我们会有选择的进行刊印。等书院建成了,我们还会建一座规模庞大的图书馆,收尽天下图书,以供学生和士人学习阅览。”

说道这里,刘牢之神秘的一笑:“你信不信,只要我们的这座图书馆办得好,以后会有很多人家把自己写的书捐到图书馆!”

姜宁笑道:“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筑巢引凤’吧?”

一句话说得大家都笑了。

姜宁等大家笑完了,又道:“郎君,说起刻印书籍,这段时间不断地有人上门打听,想要刻印自己的书。”

刘牢之问道:“都是些什么人,想印些什么书?”

姜宁道:“大都是些个人自己写的文集,笔记,家人拿来想要刊印出来,赠送给亲朋好友,需要的数量也不多,不过几百。前两天还有想要印佛经和道教经典的呢!”

刘牢之听了,笑道:“我们现在人手非常有限,主要是刻印各家的经典,即使是医书和农书,除了我所列的那几本,其余的暂时也排不上呢!所以我们不能把人力浪费在这上面。你可以告诉他们,我们暂时不接受私人业务,现在想印这些的,可以到何氏书坊去看看。”

刘牢之想了想,又觉得不能把话说绝了。

“以后如果我们的书社规模大了,也会择优刻印一些私人的书籍。如果这些人家愿意的话,可以把书稿的副本留在这里,等什么时候我们认为能够刻印了,我们再联系他们!”

姜宁点头称是。

见姜宁点头,刘牢之又问道:“你这里还有什么难处吗?”

姜宁笑道:“要说难处,主要就是人手不够,现在这里只有从家里招募的佃客子弟,基本上都不识字,平时还能勉强应付的过来,生意忙的时候就支应不上。再者卸货、送货的时候,也有些忙不过来,从外面招募些闲汉,又容易惹起事端。”

刘牢之笑道:“不识字好办,可以到学校里面去培训,到时候让老师们专门为一品汇的员工开一个‘扫盲班’;人手嘛,也容易,去年刘管事买了一批少年,已经培训了大半年了,年后就会分发到各处,到时候先紧着你们挑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