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上,关于王爷和建宁王谁为太子的事,已经议论很久了。”
“李倓,任侠率直,刚正不阿,谋略过人,许多地方是我这个做兄长的不能比的。想来,他也不会因为这些流言,而与我生出什么嫌隙!”
“建宁王自然不会。不过,他多次向皇上诉说李辅国刚愎专权、欺压忠良,早已为李辅国所不容啊!”
“他还能怎样?”
“他和张皇后,向皇上进言,要任命建宁王为天下兵马大元帅,你做太子。”
“啊——,先生,此事当真!”广平王不由低声惊呼!
“当真。”
“这岂非是一石二鸟,连我兄弟二人一齐杀了便罢!歹毒啊!”广平王冷汗直流。
“你放心。皇上,跟我谈了此事,我便以太宗兄弟的旧事讲给他听了。他自然明白。只是,王爷兄弟,日后还是要多加小心!”
太宗旧事,说得便是玄武门之变。
当年唐高祖李渊,举兵太原,建立大唐的基业。当时,太原起兵,是李世民的谋略,李渊因此允诺李世民,功成后立其为太子。
后来,李渊称帝,却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以李世民为天下兵马大元帅,掌握兵权。
在秦王李世民逐步平定四方、剿除割据军阀的过程中,功勋也越来越盖过做太子的兄长。
结果,令得兄长猜忌、弟弟不服。太子李建成联络齐王李元吉,一起排挤李世民,李世民召集幕僚构陷太子谋反。
最终在玄武门,李世民设下埋伏,亲自射杀了自己的兄长和弟弟。
这些广平王都是知道的。他心里也明白,如果自己成为太子,建宁王做了天下兵马大元帅,兵权在握、功勋卓著,难保日后兄弟二人不会血刃相见。
“多亏先生了!先生真神人也!”广平王发自肺腑的感谢眼前这位布衣先生。
久居深宫的广平王,近年来最为快乐的日子,莫过于同郭子仪、李光弼、李嗣业等人在一起的时光,虽然终年征战,却有感于他们的率直、忠诚,令自己十分的快慰。
再则就是同眼前这位布衣在一起的时候。
他学识渊博、心思如海,却又不同于那些酸腐的儒生,他的智慧、真诚、旷达,在这座充满了血雨腥风的皇城里,给广平王带来许多的光明和快乐!
这位立于帅府金殿之上,进则左右天子决断,退则一袭布衣的先生,就是大唐的名士——李泌。
李泌自幼便有神童的美誉,他七岁的时候,便已经通晓儒、道、佛三家经典。
那时,还在玄宗开元年间,海内清明,恩泽八方。不仅科举兴盛,更出了许多神童,比如王维、李泌,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朝野间似乎有一种“举神童“的风气,于是,李泌也得到了玄宗等一众朝中重臣的接见,并凭借着过人的机敏和学识,受到了玄宗皇帝,名相张说、张九龄等人的欣赏和喜爱。
有一次,张九龄准备提拔一个才干平庸,性格软弱听话的人。当时李泌跟在张九龄身边,于是直言道:“公起布衣,以直道至宰相,而喜软美者乎!”
意思是说,相公也是出身平民,以才干学识和正直无私的品德,官至宰相,怎么也喜欢软弱听话的人呢?
张九龄听完,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对这位神童小子,升起几分敬意,改口称其“小友”,并非常慎重认真的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李泌的父亲,李承休是一位藏书家,到了李泌一代,更是爱书如痴,所遇图书比购买收藏,当时的人们,便称李泌“李书城”。
家学渊源,加上他天子聪颖,爱书如命,待到李泌成年,便已非常的博学多闻,尤其精通《易经》,并常访终南、华山、嵩山,对于求仙悟道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希望能够学到神仙长生不死的方术。
对于方术修仙、悟道炼丹的痴迷,一直伴随了李泌的一生,但这却毫未影响他卓越的学识和经世济民的才干!
到了玄宗天宝年间,皇上想起了这位早慧的神童,业已成年,特别召他进宫,讲解《老子》,任命他为待诏翰林,供奉东宫。
翰林制度兴于唐初,是遍选天下精通文学、经术、僧道、琴棋、书画、阴阳等的能人异士,作为皇家御用顾问团队的一项制度。到了玄宗时期,较多选用文学士人, 称“翰林供奉”,负责同皇帝议论时事,起草诏令。
李泌做了待招翰林,又供奉东宫,相当于皇太子的私人顾问,因为他的博学、爽直,和皇太子兄弟感情都非常的好。到了后来,肃宗说起李泌,尊其为良师益友,便是这段时光的缘故。
这个时候的李泌,道学修为已经很高,对于方术的修炼到了痴迷的阶段,不再吃烟火食物。
李泌的入朝,遭到了权臣杨国忠的嫉恨,便诬告他作过一首诗,讽刺朝政,将他外放,他干脆辞了官职,到了嵩山隐居。可见其道性。
安禄山攻陷潼关,直逼长安之际,皇太子李亨北上灵武,登基称帝,便四处寻访李泌。
虽然身在山中,大概也是一直关心着天下的!听到太子李亨登基称帝的消息,李泌主动到了灵武,君臣再见,一拍即合。
那些有大才的人,恐怕始终难舍士大夫匡时济世的理想吧!李泌,希望这一次能尽得皇帝,也是昔日好友的信任,舒展心中的抱负。
十数年战战兢兢的东宫生涯,令得肃宗十分的谨慎小心,甚至有一些懦弱。但对于李泌,他却堪称礼贤下士的仁君。
肃宗封他官职,他坚辞不授,只愿以客卿的身份出谋划策。
肃宗出行,皇家车马中,总是二人同坐,人们都知道穿龙袍的是天子,穿布衣的便是山人李泌。
深夜议事,君臣腹中饥饿,要用夜宵。李泌不用烟火食物,肃宗便亲自烤了梨子给他吃,纵然广平王、建宁王二位王爷索要,也不肯定给他们。
坐太子时,权相李林甫多次谋害太子,肃宗怀恨在心,想将其尸骨挖出,挫骨扬灰,以解心中怨恨。李泌谏言,奸相所错,亦是太上皇用人之错,如果为此,必将导致父子失和,臣民妄议,天下难安。
李泌,也多次遭受李林甫的排挤、陷害,如今李泌进言,不计私怨,始终以帮助肃宗成就海纳天下的明君而努力。
如今能够真正左右肃宗决断的两个人,一个是李辅国,另一个就是李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