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听皇帝陛下这般,这位久经宦海的侍郎便知道,这宋大人后怕是要平步青云了,要知道此时西南道战事吃紧,而东蛮府正是战场的大后方,任务繁重,那现在陛下的这封任命就很值得玩味了,明眼人一看便能知道陛下这是要锻炼他,后好委以重用,这大乾政坛只怕又要升起一轮新星了。
就在安侍郎暗自感叹的时候,旁边的捉笔太监,却是按照方才皇帝陛下的吩咐,一板一眼的将有功之臣,工工整整的写在微有颗粒感的青州宣纸上,片刻之后,如蝇蚊般细的梅花楷便铺满在纸面之上,与墨香扑鼻之间,那太监也是在宣纸的末尾很是认真的写下两个字。
那便是李素了……
。。。。。。
。。。。。。
东平府作为医学圣地,老百姓们对于出了李素这样一位将瘟疫扑灭于旦夕之间的神医,自然是无比感到自豪的,这种自豪感带来的自然便是十足的安全感,这种安全感很是细微的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官府缉纺时候,为什么一向畏畏缩缩的官差今却是如同吃了伟哥一般,猛虎下山?
邻里之间有矛盾纠纷的时候,为什么会从一贯的口头冲突上升到全武行?
甚至就连百姓生气喝砒霜,为什么都多了几分底气?
无他,谁让东平府除了这样一位神医呢,连瘟疫都拿的住,更何况这的皮之苦呢!
基于这个心理,东平府短短月余之间,也是出现了好几条命案,也是吓得宋彰赶紧命人辟谣了一番,事这才平息下来。
尽管或是愿或是不愿,但一夜之间,李素好像就成为了东平府的代名词一般,若碰上个外乡人寻亲问路的,东平府百姓在心帮忙之余,末了总是会将城北努努嘴:‘以后但凡有什么大病灾的就去金风细雨楼,包你药到病除。’语气轻快熟稔,但其中的骄傲意味却是怎么掩饰那都是掩饰不住的。
所以金风细雨楼的口碑,也是在老百姓的口口相传当中,迅速得到了壮大,周边十里八乡,外府的百姓,甚至不少江湖豪杰那都是慕名前来,而在这种况下,李素仍然是深居简出,一些较为简单的头疼脑都是交给谢,孙两位大夫全权处置。
不过当然一些较为难治的病症他也是会出手治疗的,一般多是些内外伤,这种病自是难不住他的,往往几针下去,在辅以汤药,患者病都是能好的七七八八,而这自是得到了百姓们的一致信服。
这在处理完手头的一些患者之后,李素便也是信步来到门前的柳树下,现在屋里变剩下只是一些头疼脑的患者,这种事自是不需要他来处理的。
夕阳西下,橘黄色的霞光将微澜的河水渲染处一片迷饶色泽,晚风轻拂,满是枝叶的柳条沙沙作响,随风轻扬。
也就在这安静祥和的氛围当中,河对岸,有位女子挥动着木锤,似是在浆洗着衣裳。
木锤看起来倒是有几分重量,她挥动的频率有些缓慢,不时用袖子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迷饶霞光通过河水倒影在她的脸上,极是妩媚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