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七喜中文 > 明末乾坤 > 第五章 布局(一)

第五章 布局(一)

接下来的几天朱由校应付来自群臣的各种弹劾奏疏,其中,兵科给事中杨涟上奏,辽东经略熊廷弼,连疆警报连接不断,攻击他的言论也越来越多,既然不能集中精神对付建奴,就应该缴还尚方剑,回来待罪(边警日闻,人言屡至,暨不能全副精神誓清丑7还尚方,席蒿待罪不宜效)。

他还提出,朝廷应当集思广益,找一个得当的人经略辽东,以后任命官员,要在任命之前仔细讨论,而不要在任命以后再议论纷纷。

并请治李维翰,杨镐,李如桢丧师辱国之罪,以为后人戒。

而后又有越来越多的官员弹劾熊庭弼,由于受到东林党官员的不断弹劾,不堪舆论压力,只得上奏皇帝为自己辩解,并请求罢官回乡。

对于熊庭弼,朱由校还是有一些基本认识的。明光宗泰昌元年(1620)八月,时明神宗方死,明光宗即位。努尔哈赤再率兵攻打沈阳,熊廷弼亲自督阵,击退后金,于是辽东局势初步稳定下来。

熊廷弼在任期间督造军器,修缮城堡,调兵遣将扼守各冲要地点,互为应援,守备大固。他还亲巡沈阳、抚顺,相度形势,召置流移,安定民心。熊廷弼的策略是以守为主,反对浪战,并联合朝鲜牵制后金,卓有成效,使后金军一年多内不敢轻进。

从熊庭弼的为政举措来看,能够在短时间内稳定辽东节节败退的局势,他还是有些能力的,鉴于后来东林党人推荐的袁应泰在沈阳指挥不力,让努尔哈赤给攻下来了,其本人也自杀身亡。

朱由校本想保下熊庭弼,可无奈反对熊庭弼的人越来越多,自己如果一直坚持不罢掉熊廷弼的经略之职,不光自己要承受能力,而且压力最后还是会落在熊廷弼身上,对他的也攻击会越来越多。

无可奈何,朱由校只好同意熊庭弼的辞官请求。

而后,群臣推荐,以现辽东巡抚袁应泰为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经略辽东。

袁应泰接旨后上奏自己能力有限,恐怕会误了国事,不敢任辽东经略,但以赵南星,杨涟,周嘉谟,左光斗,韩爌,等人为主要分子的东林党大臣们力荐袁应泰,觉得只有自己人才可靠。

朱由校知道袁应泰修水利工程,当包工头还行,带兵打仗就算了吧。原本历史上,这位袁经略收编叛军和蒙古人,引狼入室,让老奴在极短时间内攻克沈辽两座辽东重镇。

要是派他去,估计还是跟原来历史一样。

所以,绝不能派他一人前去主政辽东军政。

于是朱由校命无党派的袁可立调任为辽东经略,为一把手;而袁应泰为辽东巡抚,二把手,赐尚方剑,便宜行事。并且命袁应泰全力辅助经略袁可立。

袁可立此人在当御史的时候,因为说话太耿直,被神宗皇帝削职为民了。直到泰昌皇帝继位后才给他平反。袁可立不仅在当御史时雷厉风行、刚正不阿,而且打仗也是把好手。

天启二年四月,六十岁的袁可立正式受命,出任登莱巡抚,挑起了大明朝边防线上的重担子。

而此时的登莱乃山东全境,却正如烂摊一般,各地白莲乱军四起,兵士纷纷逃亡。

袁可立上任路上,曾多次遭到乱军袭扰。

面对危急境地,袁可立毫无惧色,甚至亲自带兵冲杀敌阵,连他六十多岁的夫人,也亲自上阵擂鼓助威。走一路杀一路,最后才算有惊无险,赶到了风雨飘摇的登莱。

不到三年时间,逆转残破不堪的登莱局势:乱军全数被扫平,海岸线上修起了坚固炮台,市面上商旅往来繁荣,海面上战舰云集,一支战斗力强大,规模多达五万的崭新部队华丽登场。

天启三年,袁可立与苦战皮岛的毛文龙密切配合,多次袭扰后金部队,重创八旗。同年七月,袁可立的部将张盘一举攻克金州,拿下旅顺望海堡等要地,收复了辽南失地。

袁可立担任登莱巡抚期间,与后金前后交手七次,每一次都以完胜告终,把后金八旗牢牢地压制在辽南之外。后来,又成功策反刘兴祚,

派一个这样的“牛人”过去,准没错,保证把建奴打回老家。

朱由校原先打算要熊庭弼继续任镇守辽东,但奈何这些东林喷子势力太盛,一直不肯。

任命袁可立又被反对,不过,朱由校力排众议,执意要任命袁可立,否则就留任熊庭弼。

于是各自退一步,让袁可立为一把手,袁应泰为二把手,使二袁共同负责辽东军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