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74

长大该有什么数?她现在也还不大清楚。大学的时候她选了经济作为第二专业,学会许多种计算成本收益的模型,可是始终还是没有意会这种不看数据不看模型,琢磨下就大概估算出可能给的投入的本事,所以她做很多事,只有倾尽全力和立马放弃两种投入。

聊过项目细节,又说回剧本本身,出于礼貌,张赟问了她们的看法和建议。

说出于礼貌,是担心慕青因为的投入比重太大,会对剧本进行随心所欲的修改——既然双方都觉得剧本不够好,可不就都认同还得改?可是该怎么改,会不会伤害到他一开始创作的主旨,他的心里没谱,能让步到什么程度,也没有打好底。

一方面,他是真的希望借慕青的手全了自己的心愿,另一方面,他也真的不想这个片子脱离他掌控太多。

不过这只是初步的交涉意向,纪宣本来就不是很属意这个项目,花的心思不算多,简简单单的提了几条实操的建议。

到了赵牧之开口,本来也是简单的几句,在场的所有人,特别是纪宣才知道,原来牧之聊剧本是这样子的……

她从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开始分析,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逐一列举,同时穷举聂春花的现实条件——乡村,女孩,貌美,父母离异,知识匮乏,重男轻女,情感依赖性过重……到了城市生活后,虽然没有更多的外部压力,自己也具有了出初步的谋生能力,但因为从乡村到城市的自我无能暗示,因为对亲情对家庭的渴望,因为长期被压抑的自尊已经形成了习惯,所以她无法逃离伤害她的父亲,也无法拒绝欺骗她的母亲。

与其说她在分析这个故事,不如说她在做一个女孩的精神剖析报告,客观冷静,不带多余的主观描述。

张赟这个故事是从租房时邻居的家庭悲剧得来的灵感,从他沉浸创作以来,辞了工作,踏踏实实的辗转观察了许多真实案例的家庭,从风土人情,到邻里往来。可以说他的心里有很多的素材,只是笔头稍微限制了展现,但他到过,看过,知道了。

而这姑娘,明显什么也不知道,没参与,她根据她口里的统计年鉴,分析报告,研究理论生生的撕开了另一道口子,一道他模模糊糊意识到,但没想到还有这样多专门而生的理论,这种思考方式的口子。

杯子里的咖啡眼见时凉了,服务生看他们这边说话告一段落,体贴的凑上来问要不要换一杯。

纪宣点头,冲淡了在自己艺人这一块略不熟的尴尬:“我们牧之您看到了,就是这样认真细致。”

“赵小姐真的是……太不一般了,”张赟感慨,“真希望能跟您多交流。”

“您客气了,叫我牧之就好。”

纪宣没想到这个简单的碰面几乎花掉了一个下午:“那么,如果我们双方有进一步的意向,再联系。”她伸出手同张赟握了下。

“我是百分百有意向,就能等您通知了。”张赟丝毫不想端什么没用的架子,非常爽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