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朱伦奎与太后马宏宁正在乾清宫,这时他们已经接到马铖胜利,清军被撵出城的消息,朱伦奎不用自杀殉国十分高兴,正在与太后谈天。正在这时宫外的小太监通报,元辅马士英来了!
皇帝现在心情不错,听说马士英来了笑道:“太后,看来马爱卿是来报喜的!”
马宏宁心情也不错,笑道:“是啊!传马卿觐见!”
马士英这一路跑的浑身是汗,走进大殿看到皇帝与太后,赶紧就要跪地行礼。马士英虽然是太后马宏宁的亲爹,但是朝廷法度在这里,他看到太后也要行君臣之礼。
朱伦奎看马士英跑的满头是汗,笑着说道:“马爱卿请起,来人为马卿赐座!”
太后马宏宁看到自己老爹六十了,跑的浑身汗十分心疼,不免关心的问道:“爹,您这是怎么了?是不是想来传喜讯?本宫与皇帝已经知道了,贵阳侯马铖已经将北虏逐出城外!”
提到这件事朱伦奎也十分高兴,在边上接着说道:“贵阳侯今天是大功一件啊!朕已经传下圣旨,要好好犒赏有功将士!”
马士英这时才将气喘匀,赶紧抢着说道:“陛下,太后!老臣并不是因为这件事来了!老臣接到消息,马铖带着一万五千人出城了,说要与北虏决一死战,毕其功于一役!”
朱伦奎听马士英这么说大吃一惊,现在马铖对于朱伦奎来说就是宝贝疙瘩,除了皇帝这个位置,哪怕马铖要朱伦奎的老婆,朱伦奎眼睛都不会眨一下就交出去。因为朱伦奎知道,南京城在满清的四十万大军围攻下挺了一年多,完全就是马铖的功劳。
现在朱伦奎听说大功臣马铖带着一万多人出城要与满清死战,吓的好悬没拉
裤子里。朱伦奎虽然不懂军事,但是简单的人数对比还是知道的。城外清军四十五万,就算这一年多攻城战中死了很多,但是三十七八万还是有的。
马铖只带了一万五千士兵就敢出城,要面对的可是二十多倍的敌人,朱伦奎实在不看好这次军事冒险。
朱伦奎气急败坏的说道:“马士英,你是内阁辅,还是马铖的老子,为什么不拦着他?”朱伦奎气急败坏下也忘了尊重马士英,直呼其名起来。
马士英也有苦难言,只好解释道:“陛下,臣是内阁辅臣,没有权利指挥将领,还有臣当时在家,不在马铖身边啊!”
朱伦奎听马士英这么说也知道冤枉马士英了,赶紧问道:“马卿,那现在怎么办?”
“现在唯一的办法只能请陛下下圣旨,严令马铖回城!”
朱伦奎一想也只能这样,赶紧叫来小太监执笔,给马铖下了一封措辞严厉的圣旨,让马铖赶紧带兵回城。可是就在朱伦奎下圣旨的时候已经晚了,这个时候马铖已经带着兵冲向龙潭大营,根本不是朱伦奎一封圣旨就能阻止了的。
传旨的小太监带着皇帝的圣旨与一百名锦衣卫护卫来到太平门,从留守的罗炳然嘴中得知马铖早已经走了半个时辰。那小太监看了看城外到处是死人,到处是乱军,吓的不敢出城。
可是皇帝的圣旨还不能不传达,没办法小太监只好与护卫的锦衣卫百户商量一下,硬着头皮出了太平门,往龙潭镇方向而去。
在距离龙潭镇十里的地方,传旨的队伍不敢走了,前面已经看不到明军的踪影与旗号,现在这里到处是清军的散兵游勇。这些清军完全被明军吓破了胆,上百人数千人的到处逃难。
看到遍地的溃兵,那个锦衣卫百户也吓的够呛,他只是一个宫中守卫,哪里见过这种杀人盈野的场面。而现在明军根本没有踪影,这支传旨的队伍没办法只好回城复命。
小太监回到皇宫将详细情况讲给皇帝知晓,皇帝一听城外这个样子,看来马铖这一万多人凶多吉少。得知马铖很可能战死,朱伦奎心情大坏,将所有怒气都泄到这些倒霉的小太监与锦衣卫身上。这帮倒霉的家伙被皇帝下令关入监狱,如果马铖真是战死殉国,就让这一百个倒霉鬼给他殉葬。
不知道城外的确切消息,三人只好在乾清宫这里等待。这一等就是一整天,从日出东方一直等到太阳西斜,三人终于等来了聚宝门的消息。
马宝带兵出城时为了安抚城内的众人,派了一个亲兵将具体消息传给马士英。但是这个亲兵去了马家后得知马士英去了皇宫,这才转道来了皇宫。
朱伦奎听到有消息来了赶紧传那个亲兵进来,那亲兵进入乾清宫后大声说道:“恭喜陛下,贵阳侯带领一万五千人击破四十万清军!现在贵阳侯命南城守将马大人带领援军出城助战!”
朱伦奎与马宏宁、马士英听完下巴好悬没掉在地上,一万五对四十万?还打赢了?马铖你还是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