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七喜中文 > 吾弟大秦第一纨绔 > 第130章 李斯,天下非议朝堂者甚多,此事怎解?

第130章 李斯,天下非议朝堂者甚多,此事怎解?

这种剑一旦使用,可以匡正诸侯,使天下人全都归服。

身为大秦长公子,嬴扶苏对道家代表庄生所留下的《庄子》自然是读过的,也明白盖聂所说的天子剑指的是什么。

可我嬴扶苏,不是天子啊……

嬴扶苏痛苦地道:“盖先生,放了扶苏,扶苏不是天子。”

“蠢货,今日你不视己身为天子,明日你何能以天子之身驭众生?若非昔日在长安君府,长安君与聂说你有一颗仁心,为秦二世最佳人选,聂今日必不出手。”

盖聂声音中夹杂上一丝怒气。

“聂便是放了你,你能在赵高手下过得一合?今日你若此事想不通,那便只能证明长安君看走了眼。”

王绾已走过了那五步,也越过了嬴扶苏,向着玄鸟殿殿门走去。

始皇帝似乎也已经失去全部耐心,转身向着高座上的正位行去。

嬴扶苏越发急躁,但无法移动分毫的身体让他明白,他现在除非能取出心中那把天子之剑,不然今日定是要悔恨终生。

天子之剑这四个字说来容易,但能持有它的,举世又有几人?

至少嬴扶苏不知道——他还没做过天子想要拿起天子之剑,就要能做个天子。

但他没当过皇帝,还没看过他阿父当皇帝乎?

千钧一发之际,嬴扶苏大脑快速运转,他在想若是始皇帝的平时表现。

“朕不会听从一个不敢与朕平等相谈之辈的话。”

这是虚心纳谏的始皇帝。

“一十六个要臣逼迫朕,朕就杀了一十六个。朕要让天子所有人都明白,朕不受威胁。”

这是不受逼迫的始皇帝。

“朕坐拥天下,朕的长子若死了,至少要把骊山刑徒都埋了才可以罢。”

这是行事霸道的始皇帝。

往日沉浸在儒学的嬴扶苏,从没有去如此仔细地剖析过自己阿父。

而此刻,在这个咸阳儒生,儒学的生死存亡时刻。在认真回想自己与阿父的点滴后,嬴扶苏突然有所触动,似乎明白了一些什么。

但其身后的脚步声已渐渐微弱,嬴扶苏显然是没有时间再去想,心中那丝触动到底是什么。

他此刻要做的,是拔出他心中那把天子之剑!

“陛下!”

嬴扶苏的呼声没有让始皇帝脚步停留,始皇帝脚步声和说话声同时响起。

“你已过了选择时间。”

“我不做选择!儒生儒学!我全都要!”

这是学自始皇帝之不受逼迫。

嬴扶苏话语一出。

嬴成蟜喜笑颜开,拍了拍嬴将闾的脑袋,道:“你没机会了。”

阿房松了一口气。

看叔叔样子,看来这便是最终答案。

群臣大多怜悯地看着嬴扶苏。

陛下既说做选择,长公子选其一则能救其一。

全都要,不听陛下之意,那不是两手空空乎?

始皇帝脚步声消失,话语声依旧。

“为何?”

群臣:???

陛下为何是如此反应?

“此言该是扶苏问陛下才对!陛下要扶苏做选择可有依据?”

这是学自始皇帝之虚心纳谏。

“朕要你做选择,你却管朕要依据。”

始皇帝转过身。

“此举符你心中子道,还是臣道。”

“陛下请不要以空话论述。”嬴扶苏眼见有效,趁热打铁道:“坑杀儒生,摧毁儒学,都不过是陛下泄私愤也!前者于国有小弊,后者于国有大害,陛下执意行之只为出口气邪?”

“不可乎?”

“自是不可,一王掌一国,王之私愤便是国之劫难,帝王者怎可如此行事?此举不对,就该否之!陛下还不下令要王绾,李斯,赵高停下脚步!”

这是学自始皇帝之行事霸道。

嬴扶苏以学自始皇帝之虚心纳谏,不受逼迫,行事霸道,拔出了心中那把天子之剑,并在玄鸟殿上大肆挥舞。

挥舞完后,嬴扶苏大口喘息,眼睛却一眨不敢眨,站等始皇帝反应。

群臣均匀喘息,坐等始皇帝反应。

嬴成蟜没等始皇帝反应。

他朝嬴扶苏身后的盖聂遥遥一敬,然后刚要美滋滋地喝下,看到身旁阿房喘了一口大气的模样,暗叹口气。

“皇嫂,此樽成蟜敬你。”

“敬我什么?”

“敬皇嫂,无私心。”

大秦皇后阿房一无所出,待大秦公子公主视若己出。

“阿房怎无私心,阿房愿陛下能多陪阿房些。叔叔若是真心可怜阿房,便替陛下处理些俗务可好?”

“皇嫂啊,我若真每日批奏章,你不会认为这是夺皇兄之权?不会一拳打杀我乎?”

阿房眉头一皱,然后不再言语,端起面前酒樽一饮而尽。

女人真是矛盾。

嬴成蟜吐着槽,喝着酒,等着看父子相合的场面。

嬴扶苏交的这份答卷,他很满意。

始皇帝龙行虎步,来到长子嬴扶苏面前。

边走边叫停了自走过嬴扶苏后,便行路极为缓慢的王绾,李斯,赵高——不是谁都像盖聂那么没眼力见的。

“盖聂。”

始皇帝虽未说命令,但盖聂有眼力见了一回。

松开嬴扶苏,走回始皇帝身边。

嬴扶苏听到了始皇帝叫停三人,知道自己选择正确,强撑着那抹霸道,站在始皇帝面前。

“此关算你过矣,若是那竖子,定是二者皆赦。但,朕说二者选一,便只得选一,朕还你儒生性命!”

朝堂群臣点点头。

这才是陛下性格,陛下刚才提到的竖子是谁?

竖子坐在皇后阿房身边,入玄鸟殿以来,脸色第一次真正有了变化。

皇兄,你又作什么妖?

“李斯,天下非议朝堂者甚多,此事怎解。”

“焚书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