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第1090章 圣君万古

“可如今烧了一窑瓷器,就比过去扎一年挣的还多!”</P>

“身上有新衣,米仓有米,碗里有肉!”</P>

“每年里北面牧场运来的牛羊,便宜又实惠,以前何曾想过能吃得起肉的日子”</P>

“官府还把家里划进了农庄,每年春耕,庄里就调来耕牛帮着家里耕种。”</P>

“朝廷得知我有烧瓷的手艺,更是贷给我一笔钱财,让我开了个烧瓷的工坊……利钱低的几乎是没有!”</P>

“如今我家中兴盛,孙子也抱上了。谁能想到我们家几年前,险些就要破家灭门……”</P>

“这一切,都是托陛下您的隆恩啊!”</P>

“草民虽是乡野粗民,又一直在北边,却也听说过,先些年,陛下是多么不容易……”</P>

“又是蒙元,又是陈友谅,张士诚……好不容易天命所归坐了天下,却是一个烂摊子,杀贪官、理国政,忙的一刻不得停歇。”</P>

“也正是因为有陛下,才让我等百姓,活成了人样儿,活出了希望!”</P>

“幸好草民命贱,熬到了陛下当国的日子。能过几年这样的日子,草民就是立时就死,也心甘情愿了!”</P>

“平生唯一的余愿,就是能见见圣君,为圣君敬献一份草民烧的瓷盏。”</P>

“唯愿圣君,万古长存哇!!”</P>

这一番话说到最后,老者满面老泪纵横,激动的嘶声大吼道。</P>

其他老者,也都个个激动的落起泪来,颤巍着胳膊,高高举起他们手中的献礼。</P>

或美酒,或瓷器……</P>

看着这些老丈,老朱面容动容到了极致,往日不怒自威的面容竟颤抖着,眼眸眯起,连眼角也在颤着。</P>

唯这些朴素百姓的祝愿,最是真切啊!</P>

朱肃颇有眼力见,当先上前,将那老者手中的瓷盏接过,送到了老朱的面前。</P>

这瓷盏显然是老者精心所制,只巴掌大小的瓷盏上,却是细细的勾画了一副繁复的《蟠桃仙鹤图》。</P>

老朱这一辈子,也不知看过了多少名家国手所绘制的奇珍异宝,这一副出自寻常老者的图画比之那些画自是远逊,老朱却是看的津津有味。</P>

“好,好!”老朱大声赞许,又看了几个其他老丈献上来的礼物,道:“诸位的拳拳好意,咱收下了。”</P>

“既然收了诸位的礼,朕自也不能吝啬。”</P>

“老五,你为朕记着。诸位老丈皆有德老人,回头到了行宫,着赐御制龙拐一支,日后可免尊卑之礼,见官不拜。”</P>

朱肃点头应下,一众老者见圣君赐下恩德,更是激动的不能自已。朱肃见状,笑道:</P>

“诸位老丈,诸位老丈,都别激动!啊,咱都别激动!”</P>

“你们年事已高,激动不得!”</P>

“万一出了点事,这喜事都变成了不好的事了……”</P>

“如今这机会千载难逢,你们心中,可还有什么不平之事”</P>

“此时大可对我父皇说出。你们有什么受了不公的事,觉得朝廷没做好的事,都只管跟父皇说。”</P>

“父皇一定给你们做主!可好”</P>

这倒不是朱肃越俎代庖,而是看老朱那模样,就知道他此时已然是兴致勃勃,青天大老爷的瘾头犯了。</P>

老朱一直喜欢亲自审案,若非如此,也不会让百姓们家家户户备一本大诰,若有不平,大可带着大诰入京告御状了。</P>

这话,让后面听闻百姓拦截圣驾,这才匆匆赶来的西安府尹冷汗直流。</P>

官府治民,怎么可能没有疏漏……</P>

平日里都算不上什么事,可要是捅到御前,那就是泼天的大事了!</P>

轻则乌纱摘去,重则人头落地。</P>

真计较起来,杀哪个都不冤……</P>

好在,一群活出了智慧的老人,都会说话。</P>

为首老丈用袖口抹去了脸上的老泪后笑道:“没什么不平事了,咱们百姓,最是知足。”</P>

“托陛下洪福皇恩,如今朝廷减轻了税负,减少了徭役,又给咱们寻了这么多好活路……”</P>

“还不知足,那是要遭报应的!”</P>

“都有手有脚,只要肯做事,就有活路。”</P>

“知足了,知足了……”</P>

“百姓淳朴啊。”老朱点点头,道。</P>

“既如此,传朕之命,后边给朕腾出辆车来,诸位老丈,就随着朕一同回城罢。”</P>

“这几日里若有空闲,朕或要亲自拜访诸位老丈家中。”</P>

“呵呵,几十年在宫中,没怎么了解民情,也确实该好生到百姓家中看看了。”</P>

听到老朱要让他们坐车随着皇帝仪仗回城,一群老者们更是激动万分,千恩万谢。</P>

朱肃等人自然便去安排,很快,那些老丈们便坐上了车队里腾出来的一辆空车。其他的跪在路边的年轻人则无论如何,都不愿意坐上车驾,只愿意远远跟着车驾,步行入城。</P>

生怕自己扰了皇帝銮驾之威。</P>

好说歹说,也只能随了他们。于是这样一支特殊的队伍,就这般走进了西安城。</P>

看着这些远远拱卫着仪仗的百姓,宋濂叹道:“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P>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此诚天地至理也。”</P>

“陛下一心为民,百姓亦馈陛下以一片真心。如此之大明,焉有不盛之理”</P>

皇舆之中,朱雄英、朱樉、朱棣几人皆是若有所思。</P>

老朱兴致颇见高昂,满面红光。朱肃笑道:“百姓馈您以如此真诚,不知父皇要馈百姓以什么”</P>

“就只是那龙拐杖么”</P>

老朱似笑非笑的看着朱肃:“以你之见呢”</P>

“以我之见……为这西安百姓建一座学堂,使得西安百姓的后人人人皆有书读,如何”</P>

众人闻言皆笑,老朱拿手点着朱肃,笑道:“你啊你,就是不忘你那个开启民智的计划。”</P>

“这事儿不急,还得看朝中。你想授的,可不止是儒家经艺吧”</P>

“如此大的阵仗,还需要你大哥那边拍板决断。咱对此已经有了安排。”</P>

老朱高深莫测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