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七喜中文 > 幼儿老师闯异界 > 第73章 73.立国之极,人口陷阱,如之奈何

第73章 73.立国之极,人口陷阱,如之奈何

炜杰师傅说:“吐鲁克八九成死了,张弘范八九成死了,张世杰八九成死了,我虽然不知道上将军的依凭是什么,不过,若是不注意,半日之外,一日之内,八九成也会死。另外,此刻崖山海战之兵,无论胜负,旬日之内,若无意外,或者也会血雨腥风,所剩无几。”

林夕笑了:“所以炜杰师傅所来何为呢?带来血雨腥风?”

炜杰师傅说:“非也,血雨腥风不是我带来的,反而想少死些人,换自己一条生路。”

林夕沉吟了一下,吩咐道:“给炜杰先生看座。”

炜杰又施礼道:“启禀上将军,我等还有九个人,已经在海里漂泊躲避了半夜,还请允许给他们个避风避寒的所在,里面还有两个童子。”

林夕说:“真伪尚未辨明,若是让他们上来,不是让我们冒更大的风险吗?”

这句话一出,在场的人都是一愣,在场的,都是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人,这种直白,甚至说赤裸裸的话,让大家与观念中缥缈神仙,或者圣人门徒,生生割裂开来。

炜杰也是一愣,脑子飞速运转,旋即回应道:“上将军英明神武......”

林夕打断说:“激将法对我没有用,捧杀棒杀都没有用,想要活下来,来点干货。”

炜杰又是一惊,心下就想,这个上人,不食人间烟火呀,与此前遇到的人都不一样,倒是与蒙古兵,嗯,也跟那个忽必烈倒有些神似,我该怎么应对呢?不,也不太一样,忽必烈是刚猛简洁,而这个上人,更直截了当,如此看来,一个是用神念气质,让蒙古兵具有战无不胜的...那个,什么,算是力量吧。而这个上人,手里的的力量,人数虽然少,但是却有些神奇手段,难道?

就在这心念电转之间,林夕不耐烦地说:

“在我看来,蒙古兵取胜,一来是全民皆兵,二来是马奶、肉干,让他们具备千里奔袭的能力,三来,忽必烈意志果决,四来,他们采用的是掠夺战术。

我们神圣中华国,有所不同,立国之极,在于敬真天、法道祖,强神民,富圣国,具体而言,在于启兆民之智,在于齐兆民之道,在于探索、体察、创造、阐释,让国民享受进步发展的红利。

其中根本的差别——

在于从自己出发,强行塑造个人偶像;

还是从天道出发,领受天道至予。”

炜杰思索片刻,慨然叹道:“上将军,言道精微,在下不敏,不能察其核心,但心向往之。神圣中华立国之极在于敬天法祖、强兵富民、开启民智、通达大道,而大道者,在于发明而创造,在下虽有所见,不敢相像未来。”

林夕顿时发现,这个炜杰不简单呀,于是,林夕说:“良善的事情,心知道;良善以外的事情,实践出真知。你需要多久来评估你的决心呢?”

炜杰咀嚼了一会儿:“良善的事情,心知道;良善以外的事情,实践出真知。上将军倒是对明经辩义,别出心裁,老朽佩服,敢问人人皆有爱己之心,岂非美物自己得之则喜,他人得之则厌,则心喜与心厌,如何定良善呢?”

炜杰听到这里,越发觉得古人文士明经辩义,嘴皮子不是一般的利索,不过,要想以理服人,终究要说出道理来,于是说:

“炜杰师傅,果然不凡,所谓良善,乃是天道有神有灵,圣灵则神之道也,人乃万物之灵,是故神道把良心安放在人心里,好叫人有愧疚喜乐,此也谓之共情,人有共情,故而可由情达理。所以人有私爱,口腹之欲也,人有推己及人的公爱,也有揣测他人弱点暗下陷阱的私利,这就是良心丧尽,就放纵私欲,生出污秽来。”

【注:罗9:1,有我良心被圣灵感动,给我作见证;提前1:5,这爱是从清洁的心和无亏的良心、无伪的信心生出来的;弗4:19,良心既然丧尽,就放纵私欲,贪行种种的污秽。】

炜杰眼光灼灼地看向林夕:“上将军是说,良心是,是有,是有定见的?”

林夕说:“那不然呢,如若不然,则他人就是地狱,人越多,则周围地狱越多,即便是皇帝,宗室繁衍,就是把万民吃净了,他们自己是不是也要相互攻伐!所以,灭皇室者,乃宗室也,非人贼也,心中私欲之贼也。”

炜杰叹了一口气:“上将军何以解之。”

林夕说:“上天不曾奴役人,人何以奴役之?”

炜杰道:“道德经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

【注: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音chú gǒu);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语出《道德经》第五章,大意是——

天地没有任何的偏见,对待万事万物就像这用来祭祀的用草扎成的狗一样,都是一样东西,所有的一切都有自然规律,生也好,死也好,顺其自然。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这句话就是说:圣人不亲近任何人,他看到别人有困难就会认真的帮忙,就像祭祀一样,帮就是了,不往心里去,就像祭祀之后被扔掉的草狗一样。

此句的意思,有一些人望文生义,认为这句话说天地无情,或者天地无情义,严格来说,也可以说有这样的意思,但是细致区分,意思还是非常大的,这里是天地无偏私之喜好,就像圣人对万民的看重,并不单独对某一个人。

......

准确理解这两句,就应该了解刍狗。

那么刍狗是神马东西呢——“刍狗”就是扎草为狗形,疾疫时用于求福禳灾,此时要文饰妆扮一番。祈祷之后,侍祭者可享用祭品,而刍狗即便弃置,人踏车轹,随后就将它当做柴草,一烧了事。

《淮南子·齐俗篇》说刍狗和土龙刚刚做好的时候,用青黄色来文饰,蒙上绮绣,缠着红线,尸祝穿着纯黑色的祭服,大夫戴着礼帽来迎送它们。等到用完之后,土龙不过成了一堆土壤,刍狗不过成了一堆草芥罢了,有谁看重它们呢?

《说林篇》“譬若旱岁之土龙,疾疫之刍狗,是时为帝者也。”,大意说刍狗的一个大用处,是瘟疫流行之时,用来祭神求福的。这时,它的位置,俨然是帝王一般。自然,用后就扔了。刍狗祭祀之前,位置尊崇,极尽荣华,祭祀之后,立即废弃,车轹火烧,已如上述。

《三国志·魏志·周宣传》说三梦来展现刍狗祭祀后的三个过程,说周宣善于占卜,有人就故意来考考他,说是梦见刍狗了,周宣说将会得到美食。不久出行,果然遇到丰膳。

后来又说,又梦见刍狗了,周宣说:“你要小心,会堕车折脚。”不久,果如其言。

第三次又说梦见刍狗,周宣说:“特别要注意呀,你家将失火。”家里真的很快遭到火灾。

问的人后来说:“其实我三次都没有梦到刍狗,为什么这么灵验呢?”

周宣说:“这是神灵让你说的,和真梦没什么不同。”

问的人说:“我三次都说梦见刍狗,为什么结果很不同呢?”

周宣说:“刍狗,是祭神之物。祭祀初毕,祭品可以分人,所以得到美食。祭祀结束,刍狗为车所碾压,所以会堕车折脚。这之后,就要将残碎的刍狗拿去烧火了,所以会失火。”

通俗点说:天地看待万物是一样的,不对谁特别好,也不对谁特别坏,一切随其自然发展。换句话说,不管万物变成什么样子,那是万物自己的行为(包括运气),与天地无关,天还是干天的事,地还是干地的事,一切犹如随风入夜,润物无声,天地最是自然不过的。】

【注:炜杰师傅用词语,第一是想显示他是道家门徒,而与儒家有所区别,因为林夕很显然不属于道家的经典学派。春秋时期百家争鸣,其中对于思想意识比较重要的,大体是道家、儒家、法家、墨家,其中道家公开宣扬追随聆听天道,甚至圣的古字本身,是人用耳朵听(天道之说),后来逐步演变为耳口,低下是人,后来变成壬,表示耸肩的人,后来的壬改成王,这就逐渐演变为突出社会阶级结构指向的体系。】

【注:儒家学派之前,古代社会贵族和士通过“师”与“儒”接受传统的六德(智、信、圣、仁、义、忠),六行(孝、友、睦、姻、任,恤)、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的社会化教育。从施教的内容看,中国古代的社会教育完全是基于华夏民族在特定生活环境中长期形成的价值观、习惯、惯例、行为规范和准则等文化要素之上而进行的。儒家学派吸收这些文化要素并上升到系统的理论高度。

儒家思想是中国文明史经历了夏、商、周的近1700年之后,由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所创立。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在总结、概括和继承了夏、商、周三代尊尊亲亲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