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书架上的标签和目录,江寒很快就找全了便笺上列出的书籍、资料。
按理说,事情办完就可以出去了。
然而,好不容易才进来一趟,怎么可能这么简单就走人?
江寒穿行在过道里,很快找到了贴有“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标签的书架。
一共七、八个书架,都与计算机有关。
江寒从一个书架边,取下来一本用硬本夹装订的笔记本,翻阅了起来。
这是这个书架上的藏书明细列表。
这里陈列的资料,大部分是出版物,但也有少量手稿、油印件、打印件等等。
其中一些,很可能是燕大历代科研工作者,呕心沥血的成果,但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并没有正常发表。
这种情况在科研领域里自然并不鲜见,而且很多东西,如果不能及时发表,可能很快就失去了价值。
江寒翻阅着目录,忽然看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题目:“《一种量子并行算法的设计》?”
他实在按捺不住好奇心,于是按照编号,在书架上找到这份资料,抽了出来。
这是一份打印稿,看格式和装订,应该是某位学生的毕业论文。
江寒随意翻了几页,就无语地将其放回了原位。
的确是按照并行计算的思路设计的,但和量子计算机没有一毛钱关系。
而且,与其说是一种算法,不如说是猜想,而且还是不怎么靠谱的那种。
这么有民科气息的论文,怪不得束之高阁呢!
江寒继续翻目录。
忽然——
“《晨曦III巨型计算机设计草案》!?”
江寒顿时眼前一亮。
有点意思,这么一个普通的书库里,竟然还有这种好东西?
他很快在书架上找到了一个档案盒,打开后,里面有七、八本大小、厚薄不一的小册子。
江寒拿起最上面一本,飞速浏览了起来。
五分钟后,他已经大概明白了这是一份什么技术。
从册子中的介绍看,这份巨型机的设计方案,应该是一个中等规模的项目组,搞了一年多才弄出来的。
参与设计的,有几十位专家、学者,还有不计其数的研究生、本科生。
这个所谓的晨曦III巨型计算机,设计目标是每秒千万亿次以上。
项目组花费了不少心力,才搞出这个草案,正打算提交上去,争取后续的研究经费……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
就在这时,国内外其他科研小组,先后推出了每秒10万亿次以上的超算,于是这份设计草案,只能放在书库里落灰……
说实话,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这份东西的确有点落后了。
晨曦采用了非常传统的巨型超算架构,类似于CRAY研究所出品的那种。
这种架构设计复杂,制造难度也很高,所以性价比就有点不足了。
目前市场上,主流的超级计算机,都不再采用巨型机的架构,更常见的是MPP架构,也就是大规模并行处理技术。
MPP从本质上来说,是对传统集群式计算体系的改进,用大量廉价的计算单元,组成成百上千的CPU或者GPU、TPU阵列……
虽然传统架构的超算已经退流行了,但不管怎么说,这么详细的技术资料,在网络上很难找到,书店里也没的买。
所以江寒沉吟了一下,就决定将这份资料拷贝下来,带走。
以后自己研制超级计算机的时候,说不定可以参考、参考,扩展一下思路……
江寒拿出手机,将这些资料一页、一页,全都拍了下来。
一共三百来页,足足花了十多分钟才搞定。
出门时,小姐姐仍在伏案工作。
江寒将江上行要的那些资料放在了桌子上。
小姐姐翻了翻,在本子记录了一下,就不再理会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