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实验室后,江寒先去了趟食堂。
吃完饭,他就独自来到寝室附近的网球场。
刚开春,这里还比较冷清,正好一边散步,一边思考。
从实验过程中看,“量子管”应该没太大问题。
之前打造的8量子位、16量子位的试验机,效果都很不错,在基础量子算法上,基本没出过太大的问题。
至于干涉仪,刚开始的时候,工作不太稳定,但后来也慢慢被驯服了,不怎么再“闹脾气”。
那么,还有哪里可能出问题呢?
量子接收器?
量子光源?
江寒陷入了深思……
量子世界里,有很多反常识、反直觉的东西,想起来特别烧脑。
作为量子理论较深层次的应用,量子计算机更是极其复杂。
就算是江寒,在思考有关问题时,仍然有相当吃力的感觉。
上午他全程参与、用心观察,得到了不少第一手数据。
可惜的是,也许运气不太好,往往刚解决一个问题,又冒出来更多。
有些莫名其妙的问题,一时之间分析不出原因,只能用穷举法,逐一排查。
量子计算机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上千个器件交互影响,发生故障时,往往不只是某个器件的问题。
这种“复杂性灾难”所导致的Bug,排除起来异常艰难。
好吧,这也没什么可意外的。
如果光量子计算容易搞,国内国外早就一窝蜂冲上来了,也轮不到华国和科大……
范一说他需要好好想一想。
但按照正常的“历史”轨迹,如果没什么意外的话,直到2020年12月,他才能“想通”一切,将“九章”呈现在世界面前!
一个学者最宝贵的十年,完全投入在这一件事上。
就算最后成功了,获得应用的荣誉和辉煌,这样的代价也太过沉重了些。
江寒不希望这样。
所以,该开挂的时候,没必要手软!
十分钟后,江寒回到了寝室。
另外四个都在,大家纷纷提议,再组织一场搓麻“大赛”。
江寒摇了摇头:“你们玩吧,我有点累。”
周新星善解人意:“那你赶紧休息吧。”
又对其他人说:“咱们也别玩了,省得吵到他。”
吴理舒叹息:“没老江组织,咱们玩起来有什么意思?算了,不玩了。”
裴必胜想了想,说:“最近玩得太多,咱们也该收收心了。”
说着穿上外衣,准备出门。
“老裴,干嘛去?”于树问。
“自习室。”
于树:“我也去。”
吴理舒和周新星对望一眼,不约而同点头。
“一起!”
不多时,寝室里便只剩下了江寒自己。
他匆匆洗漱了一下,便爬上床,进入了虚拟空间。
他要在这里,不受打扰的,好好研究一下!
江寒点开商品列表,很快搜索到了“光量子管”。
这玩意原理复杂,加工起来也不容易,价格倒是意外的不太贵。
只要3万虚拟点,就能换一个。
江寒直接下单,买了1万个“光量子管”。
单光子探测器、量子光源等器件稍微贵了些,每一样都要过亿积分。
好在承担得起,全部拿下。
自从发明了“自动刷分”,十几台机械日夜不停,到现在已经刷出了不知几万亿积分。
这种不用精打细算的感觉,真的相当不错。
原料备齐。
江寒开始尝试,在虚拟空间里搭建自己的量子原型机。
量子管虽然管够,但起步的时候,当然还是先弄个简单一点的。
江寒按照记忆,耗费足足上百个光量子管,搭建出一个只有8个量子位的“迷你”量子原型机。
别看它只有8个量子位能用,但足足配置了十几倍于这个数量的迥余量子门,用于产生纠错码。
这是为了提高可靠性,解决“退相干”。
这么简单的原型机,能做的事情自然十分有限。
只能跑个极限简化版Shor算法,对不超过4个二进制位表示的数,进行因数分解。
比如:把21分解成3×7。
所以验算起来也很简单,口算就行,完全不用出动“晨曦III”和大规模计算阵列。
江寒连续工作了上千小时,这才搞定了这台简化版“九章”。
这还是他之前有过几个月的“实习”经验,否则说不定得多长时间,才能弄出来。
硬件搭建完毕,江寒进行了简单的测试。
随便选取了几个数,进行因数分解,结果完全正确。
江寒有点意外。
虽然自己从原理到结构都很熟悉,可也不该这么顺利吧?
写个程序还时不时需要Debug呢,做量子计算机这么简单?
此后几天,江寒每晚都泡在虚拟空间里。
所打造的原型机,也从8位轻松升级到了16位,可以运行Grover量子搜索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