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晌午,天空中却见不到太阳,灰蒙蒙的,让人心生压抑。
长生观大殿内,众人各自坐于蒲团之上,将目光都看向老道士。
“没想到当年那个小家伙的后人会有此难,世事无常啊!”老道士感叹道,眼中带着些许追忆与怀念。
原来,当年老道士还没这么老的时候曾遇见过一次古君的太爷。当时,古君太爷的队伍被鬼子埋伏,经过惨烈的突围后撤退到老黑山附近,幸得老道士解救。老道士有感于游击队的爱国之心,于是便许下承诺日后可为其后人解难。
太爷要是活到今天都得一百一十三了!这老道士到底活了多久?古君心中惊讶。
“既有这份渊源在,那不知道长能否救我孙子一命。”老人从蒲团上站起,双手抱拳相问。
“人,我可以救,不过,这孩子必须留在道观出家。”老道士眯起眼睛,让人看不出他在想什么。
众人沉默。
“这怎么行!我就这么一个儿子,以后还要他传宗接代呢!”古君反应了一会儿,激动地站起,差点没踩到在地上‘躺尸’的古固。
“这位居士似乎是出马弟子吧?而且供奉的不止一位,能做到这般当是修为不浅。”老道士虽是疑问,却带着一副肯定的语气。另一边,被他无视的古君尴尬地坐了回去。
老人沉默地点头,平静注视着老道士,倒是没有意外被人瞧出底细。
“那么,我想居士应该很清楚,这孩子注定不能做一个普通人,留在这里会是最好的决定。”
“天要变了!”
老道士说着莫名其妙的话,让古君和王玫摸不着头脑。
看了眼窗外,没等老人回答老道士就再次开口:“已经这个时候了!几位不如稍等片刻,一起吃个斋饭,边吃边想。”
正好,古君几人从昨天半夜忙到现在还粒米未进,着实有些饿了。
饭堂在几座屋子中最靠外的位置,当老道士领着他们走进里面时,神出鬼没的守壮道士已经将斋饭端上饭桌,众人也就随之落座。
这一顿饭吃的很慢,又没有一个人说话,气氛显得很是沉闷。
“道长,这座道观里就只有您和高徒二人吗?”王玫随便扒拉两口,觉得实在没什么胃口,便向老道士询问。
王玫是个细心的人。从这几双碗筷的使用程度看,这座道观里应该还有别人,但却始终见不到人影。
“居士瞧得仔细。贫道共有四名弟子,只是如今三弟子回乡探亲,二弟子和四弟子外出游历,就剩大弟子守壮留在身边陪我。”老道士捋了下雪白的胡子,“倒是本馆从未接待过外人,只有些旧碗旧筷,希望居士不要介意。”
“出了家还能回乡探亲吗?”王玫露出吃惊的表情。她完全没有听后面的话,只记住了这句。
“这是自然,出家又不是生离死别,就算进了监狱也能探监,为何出家不可?”老道士也很惊讶,他很惊讶于王玫关注的点如此奇怪。
王玫的表情一下子轻松起来,她现在已经不关心能不能抱上孙子,只要儿子能经常回家探望就好。至于出家究竟要干什么?反正不用像和尚一样剃光头就行。
“道长,我已经想好了,请出手吧!”
饭后,守壮道士开始收拾桌子,老人突然说道,令古君和王玫措手不及。他们没想到老人最先做出决定。事实上,在一家之中,老人才是最疼爱古固的,也是最期盼古固早日成家的。只要老人拍了板,那就没人会再反对。
“好!居士够果断,那贫道便即刻开始。”
老道士微笑。只见他一招手,趴在古君背后的古固就漂浮起来;紧接着,一道飘渺而玄灵的神咒从他口中念出:
“太上台星,应变无停。
驱邪缚魅,保命护身。
智慧明净,心神安宁。
三魂永久,魄无丧倾。”
一个个金光灿灿的字被老道士吐出,在空中凝实。当老道士不再念咒时,金字神咒开始绕着古固旋转,转的越快,咒语上的金光越亮,亮之至极,随后转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