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七喜中文 > 明帝国的崛起 > 第七百四十一章 阳明悟道

第七百四十一章 阳明悟道

辽东巡抚王承裕由沈阳前往丹东,其主要目的并非是巡视领地。而是基于当前行政区划的改变。

朝鲜王国的平安道目前划归辽东布政司,平壤府在其中(和之前的方案有调整)。咸镜道划归渤海布政司。

剩下的朝鲜布政司还剩六个道。之后全部要改为府、县制度。

王承裕前来丹东,亦是要和即将动身,启程前往汉城任职的朝鲜总督王阳明见面。

平壤府是朝鲜王国的重镇。王守仁自去年十月底攻下这座重镇就一直呆在这里。

至此差不多有四个月的时间。

他这段时间非常清闲,也就是处理下平壤城的政务,剩余时间都在读书。

十一月份时是等张昭在汉城出结果。等完成兼并朝鲜王国,他被张昭表奏为朝鲜总督,又需要等朝廷决策。政务,他其实管得不多。都是交给下属。

此时,朝鲜王国的官员们都还在位,还在干活。而到开春之后,大明的官吏则是纷纷抵达。他更有空闲时间。

丹东城的建设,目前都是新军营的后勤官员方储在负责协调,兴建起辽东自金州之外的另一座港口城市。

城内,官衙之后的庭院里,王阳明在竹林前徐徐的踱步。他早年曾经有学习程朱理学格物致知,对着竹子格的故事。因而,他在平壤城中住这几个月,对这片竹林特别喜欢。

这些天,他一直在读书。倒不是读四书五经。他是响当当的两榜进士,而且名次在二甲前列。若非是父亲在翰林院任职,他也不会进六部当“观政进士”,而是会直接进翰林院当翰林。

或许,这样他的人生又是另外一条路。当然,他其实并不在乎未来是否能当宰辅,位极人臣。他的兴趣在“经学”,在军事。

他这些天读的书,都是张昭在凤凰城见他时,给他带来的京中各种报纸、杂志。上面的文章基本就是大明最新的学术动态。

譬如:张昭所创办的京师大学。其名下就有两本杂志,一个月一期,在各县城的邮局接受天下士民的订阅。分别叫做:《经济》、《数学》。

这基本就是对着儒学,特别是程朱理学的缺点穷追猛打。

儒学有一个很核心的思想,叫做“重农抑商”。历代王朝都是这么干的。先秦时期的法学集大成者韩非子更是点名“商人”为五蠹之一,危害社会,危害国家。

但是,京师大学的一些学者提出了新的理论。如果只是运输商人、二道贩子,这确实是不必提倡的,要课以重税。比如:当下最赚钱的生意:海贸。但是制造业却可以增加社会商品,带来就业,税收,造福百姓。

这些学者以纺织、钢铁产业、酒业来举例,得到一批人的拥护。

而如今大明在张昭的影响之下,确确实实正在走这条路。叫做:无农不稳,无商不富。正在大力的发展手工业,并提出要以机器来代替人力,提高社会生产率,创造出更多的财富。

这一整套的理论严重的冲击着自两汉以来奠定霸主地位的儒学体系。

满朝诸公因为国家的财政问题都很务实的选择支持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征收商税,来弥补亏空,同时逐步的减轻农民的负担。这里没有用百姓。

因为百姓现在被细分为很多种:手工业者,工人,农民,小商人等等。现在讲“与民争利”,大部分读报纸的人都会想一想,这个“民”到底指的那些人!

如果说《经济》的理论,是非常务实的,且极大的冲击着儒学的体系,促使士林大儒们深思,想要为圣人补全这一块理论。

那么《数学》则是把程朱理学冲击的七零八落,其影响力更甚。

经济学,比较是一个理论性的学说,谁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并没有一定之标准。验证起来比较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