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七喜中文 > 大宋枭途 > 第三百三十三章 十厢与五郡(求订阅!)

第三百三十三章 十厢与五郡(求订阅!)

更让蔡仍生气的是,日本不仅不跟自己贸易,还制定了锁国的政策(“渡海制”),另外还出台了禁止私自购买辽东物品的“禁购令”、限制了辽东商人过于频繁来日的“年纪制”等一系列禁令(即“十二禁制事”)。

后来,蔡仍从王守成那里得知,日本为什么会采取“锁国”的外交政策。

首先,唐朝的解体,让日本开始对学习外国的文化存在反思。

日本在自身“奈良时代”开始就积极地汲取盛唐的文化跟制度,因此迎来了发展的高峰。

但在奈良时代后期(平安时代前期),唐朝的一些制度在日本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现象。

比如日本的班田制是仿照唐朝的均田制而制定的,是律令制土地制度的根本法,其内容为:“凡六岁以上公民,由政府班给口分田,男子二段,女子为男子的三分之二,官户奴婢与公民相同,家人、私奴婢则给公民的三分之一。有位、有职、有功者,按位的高低,功的大小,班给相应的位田、职分田、功田等。除口分田之外,还相应给以若干宅地和园田,为世业田,若绝户还公。班田每六年一次。所受之田不准买卖,若受田者死亡,由国家收回。”

这种制度就是先编户籍然后按人口分田。

可是后来在贵族的特权干涉下,这些田地变成了贵族的私有财产,而且班田制下的农民在社会经济发展后开始背负上税收的重担,结果造成农民的大量流失,聚众闹事。

尤其是唐王朝的解体,更让当时日本的统治者开始反思外来文化对国内的影响。

其次,唐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对日本统治者的统治构成冲击。

遣唐使来到唐朝学习,然后将当时唐朝的一些先进的文化、经济还有政治制度带到日本。

其中在六世纪中期,日本引进了佛教。

然后,奴隶主和贵族们将佛教变成了政治斗争。

比如,圣德太子和苏我氏族就是利用佛教获得的政权。

圣德太子是利用佛教获得的政权的,对佛教的重视是自然而然的,因此佛教便被奉为国教。

可这样对信奉日本本土教派的势力便会带来一定的冲击。

而这种冲击亦将会反作用于日本统治的势力。

再次,海外贸易带来了管理的麻烦。

日本大宰府在七世纪成立,最初是管理西海道的九州三岛和公派使节的出发回归等事务,之后开始接待外国使节。

到了九世纪,大宰府开始作为朝廷的代理机构管理对外贸易。

那时,外国商人到日本的住宿与饮食等费用皆由大宰府负责,除此之外也不需要缴纳关税。

别以为日本人这是傻——他们这样,就可以大大减轻与日本进行贸易的商人的费用,进而就可以刺激更多的商人到日本开展贸易活动。

而作为日本朝廷机构的大宰府,有采购任务——其主要职责就是用黄金来采购日本朝廷特别是日本皇族需要的商品。

由于采购的数量巨大,而且大多都是奢侈品,因此,便让日本内部的一些贵族的需求得不到充分的满足。

于是,商人一来日本,日本人就激烈的争抢。

如此,便会促使价格提高,跟产生走私交易。

尽管日本的统治者试图通过制定官符来限制哄抢和走私贸易,但是效果很不明显。

这样就给日本统治者带来了巨大的管理压力和管理问题。

再其次,也是最重要的,国际贸易加剧了日本本土的黄金外流,以及降低日本朝廷和日本皇族的权威地位。

随着九世纪后日本外贸逐渐增多,管理困难和无力支付大量黄金的问题凸显出来。

日本的统治者为了控制交易数量,为了确保日本朝廷特别是日本皇族能够获得足够的外国输出品以显示权威,则继续保持国家贸易为主的对外贸易体系。

为此,日本朝廷采取了一系列的规定跟措施,来控制外商跟民间交易。

但在外商对规则的灵活规避下,日本朝廷所施展的种种措施,屡屡失效。

比如在延喜年间,日本为限制同一位商人(商船)过于频繁地来日本,颁布了所谓的“年纪制”,但这位商人通过改变名字等方法来钻规则的漏洞,进而来规避这种控制。

除此之外,官方间的贸易虽然在表面上有序往来,但民间的走私等等贸易活动却屡禁不止。

以上这几个方面就是日本采取消极的对外政策的原因所在。

总而言之就是,日本现在严格控制对外贸易。

没有办法,蔡仍只能派商业部组织商人大搞走私,去日本赚取金银。

初时,日本朝廷对此,反应并不积极,大有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架势。

那时,算是辽东和日本的蜜月期。

可随着辽东商人越来越猖獗,日本朝廷也开始大范围的打击辽东的商人。

因为此事,这两年,辽东与日本屡屡产生摩擦。

而且,辽东与日本的摩擦,越来越大。

就在不久前,日本朝廷竟然一口气扣了辽东一百多艘商船。

有识之士,最近都在说,辽东与日本必有一战。

如今,蔡仍将辽东的主要将领全都召集起来,牛皋,也包括其他人,自然难免猜测,蔡仍这是准备跟日本开战了,否则不可能将这十大将全都叫来。

而经过军事改制,蔡仍将全国的五十几万兵马分成了十个厢(即十个集团军),封了十大将:

第一厢:都统制岳飞,(厢政委王贵,副都统郭浩,参谋长王彦(小),政治部主任王兰)。

第二厢:都统制韩世忠,(厢政委解元,副都统李宝,参谋长陈广,政治部主任李道)。

第三厢:都统制吴玠,(厢政委卢俊义,副都统杨政,参谋长耶律大石,政治部主任高林)。

第四厢:都统制刘锜,(厢政委张俊,副都统赵撙,参谋长拓俊京,政治部主任李德)。

第五厢:都统制王彦,(厢政委杨再兴,副都统赵立,参谋长方七佛,政治部主任罗彦)。

第六厢:都统制张宪,(厢政委翟兴,副都统李彦仙,参谋长杨震,政治部主任姚侑)。

第七厢:都统制王德,(厢政委吴璘,副都统翟进,参谋长方五相公,政治部主任邵俅)。

第八厢:都统制牛皋,(厢政委高师旦,副都统关胜,参谋长陈淬,政治部主任董有邻)。

第九厢:都统制王胜,(厢政委花荣,副都统张清,参谋长张俊,政治部主任张子盖)。

亲军:都统制杨沂中,(厢政委梁红玉,副都统方百花,参谋长王三娘,政治部主任陈进姑)。

其中,第一厢、第二厢、第三厢、第四厢、第五厢、第七厢分别驻守在汉四郡的要害之处——蔡仍打下高丽之后,恢复了汉四郡的名,即乐浪郡、玄菟郡、真番郡、临屯郡,当然范围有所变化。

而第九厢驻守在台湾郡。

亲军、第六厢、第八厢驻扎在汉城左右,算是辽东的中央军。

这其中又以亲军驻扎在汉城,负责汉城的防御。

而亲军的都统制杨沂中,无疑是众将之中离蔡仍最近的人。

因此,牛皋才会跟杨沂中打听蔡仍召他们这些大将进京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