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七喜中文 > 开元4316年 > 第三十六章 琐事一堆

第三十六章 琐事一堆

黎荃闻言想了想回道:“回少爷,红薯老奴在福建已经买了三十万余斤,包谷差不多十万余斤的样子,您看还要再买吗?至于洋芋,也就是少爷您说的土豆,种的人不多,所以老奴到目前为止也才买到不到三万斤的种子。”

“够了够了,这些东西再经过我们自己一年的培育的话,完全够整个军民府栽种的了,再说我还让徐尔觉在帮我采购。就这些先找船运回去吧,等我回去再教大家种植方法。”黎安明闻言连忙摆了摆手说道。

“好的少爷,老奴一会儿就去安排。”黎荃应道。

黎安明想了想此行的目的,看看还有什么事没有办理的,想到遵义紧缺的匠人问题,于是他便问道:“匠人方面有开始招募吗?”

“回少爷,在经过应天府的时候,老奴已经安排人去那里悄悄招募了,前两天老奴收到消息,那边已经招到了一百余户,老奴已经安排他们先行送回军民府去了。”黎荃闻言连忙回道。

明代沿袭了元代的匠户制度,将人户分为民、军、匠三等。其中匠籍全为手工业者,军籍中也有不少在各都司卫所管辖的军器局中服役者,称为军匠。从法律地位上说,这些被编入特殊户籍的工匠和军匠比一般民户地位低,他们要世代承袭,且为了便于勾补不许分户。匠、军籍若想脱离原户籍极为困难,需经皇帝特旨批准方可,而身隶匠、军籍是不得应试跻于士流的。轮班匠的劳动是无偿的,要手工官坐头的管制盘剥,工匠以怠工、隐冒、逃亡等手段进行反抗,明政府不得不制定了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以银代役法。嘉靖四十一年(1562)起,轮班匠一律征银,政府则以银雇工。这样,轮班匠实际名存实亡了,身隶匠籍者可自由从事工商业,人身束缚大为削弱。

明代匠户是世袭身份,隶属于工部﹐分轮班匠﹑住坐匠二类。明初规定﹕轮班匠须一年或五年一班轮流到官手工作坊服役﹐每班平均三个月。住坐匠则是每月到官方手工作坊中服役十天。但是到了明末,匠户制度土崩瓦解,匠户只需要缴纳银钱就可以免于服役。每名轮班匠每年纳”班匠银”四钱五分,住坐匠则须月出银一钱。

付了银子,匠户就是自由的,可以任意雇佣。更有甚者,还可以直接从官员手里花银子购买匠户。当然,有的匠户活不下去了,就直接逃难了,像长江、黄河两岸的纤夫中就有一些是匠户。

明末火器制度败坏,鸟铳无人敢用的原因,主要是这年头官员克扣材料,这枪管用料不足,在四倍火药的检验下肯定有裂纹。但没办法,材料不足!便是不合格的鸟铳,也交上去了。这一步关键的检验这些年都没人做了。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为官府做火器官府克扣甚至不给工钱,匠户们为了养家糊口接其他有钱赚的活计,也只能草草完工,敷衍了事。

所以这才导致了明末大多数火器没人敢用的原因,说到这个,黎安明就想起上次他遇袭击毙那贼首时,用的好像就是卫所兵的火器,也亏得没炸膛。当时他没想那么多,等事后他才想起,就算现在想起来,他都不由得一阵冷汗。

明末的官员腐败已经到了无药可救的程度。这样的环境下生产出来的武器其质量可想而知,也不怪大明朝的军队在辽东遇到鞑子一触即溃。就连西南的叛乱也是,要不是明朝在后期占了人数上的优势,说不定西南就被割据出去了呢!

“还不够,再继续招吧,各种匠人都可以招收,另外就是快马加鞭的写封信回去,等运粮食的船回来的时候带几船水泥出来,我们要在大衢山岛上修建码头,没水泥可不行。”黎安明想了想吩咐道。

“是,少爷!”黎荃拱手应道。

黎安明再仔细的想了想,除此之外,好像也就没其他的事需要特别处理了,那就只剩下一件无关紧要的事,那就是与洋人交易。想到这儿,黎安明再次开口问道:“荃叔,我们平时和洋人接触是谁负责的?”